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收入替代率、缴费替代率以及替代率实现程度的地区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建模对影响替代率地区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包括:(1)养老金的收入替代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虽然与缴费替代率成正比,但普遍低于缴费替代率。这说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给付部分延续了工资的效率性,且养老金水平有被低估的可能;(2)从东、中、西部区域分布看,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呈现出区域差异缩小、区内差异增大的特点,这说明传统上按区位属性予以养老保险财政补助的方式有待改进;(3)制度覆盖率、缴费率和制度抚养比对收入替代率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的影响较为复杂,类似的统计结果可能对应不同的政策效应;(4)鉴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仍处于积累阶段,因而基金积累能力对于养老金替代率的效应仍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2.
2009年美国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由此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碳关税本身的合法性和其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原因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争议。本文试图从环保和绿色壁垒的合法性角度入手,浅析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说明我国应当积极应对碳关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低碳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政府为农民工提供越来越多、更加公平的公共服务的同时,"招工难"现象却并未因此减少。在对"招工难"现象的解读中,供给总量的增速减缓是一个方面,农民工职业的高流动性也不容忽视,因为农民工的频繁流动不仅造成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而且因摩擦性失业的上升放大了市场用工的紧缺现象。本文在基础理论和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一个影响农民工职业稳定的分析框架,拟从个体特征、经济水平、流动经历和职业满意度四个方面测量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新一代农民工教育程度有所提高,形成了较高的求职期望,但农民工难以从提高的教育投资中获得物质利益,因而职业流动性增强,流动经历没有对农民工的职业稳定性产生惯性的持续影响。与客观的工资水平相比,主观的工作发展、工作待遇和工作条件满意度才会对职业稳定性产生显著正效应,且尤以工作发展满意度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就业质量概念的提出,是对就业/失业二元划分局限性的突破,但对其概念内涵界定尚未统一。"体面劳动"主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劳动权益受损问题,基于此的就业质量内涵更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和配置效率;"工作和就业质量"主要是应对福利国家高失业率和招工难的结构性困境,基于此的就业质量内涵更侧重于微观层面的劳动待遇、工作福利及就业满足等。就业质量概念的政策启示在于:积极就业政策应覆盖到对工作贫困的治理;制定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的劳动政策;引导就业质量学术研究的规范发展;系统地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提升就业质量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8月8日,全球参与并瞩目的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但正是这一天,“奥林匹克休战”原则在南奥塞梯被撕裂了一个口子。凌晨,强烈亲美的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发起军事行动,意欲收复南奥塞梯地区,与当地武装力量爆发冲突,随即演变为格鲁吉亚军队与在此地维和的俄罗斯军队的冲突,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参与机制 ,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实现社会保障政策公平性和完备性的重要保证。由于传统公共决策系统的积弊和决策者的官僚主义习气 ,也由于公众方面受观念和素质的局限 ,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缺失。而公众参与的缺失正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政策失误和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顺利发展 ,应该通过科学的民意调查、听证会、协商谈判、政府信息公开等制度建设 ,以及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参与管理等措施 ,建立起完善的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际贸易中常见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提高警惕、降低风险、确保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8.
2009年美国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由此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碳关税本身的合法性和其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原因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争议.本文试图从环保和绿色壁垒的合法性角度入手,浅析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说明我国应当积极应对碳关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低碳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