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院")2000至2011年的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的179份答复①为基础,主要从四个方面通过实证数据材料分析了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的概况: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重新仲裁、国际商事仲裁承认与执行以及"超裁"认定的司法实践。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实务中的热点问题展开法学实证研究,为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判的针对性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后半叶,作为预防和处理罢工等集体争议的重要机制,仲裁首先被应用于美国的铁路行业。后经多次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变迁,至1926年《铁路劳工法》,美国铁路业逐渐形成了自愿仲裁、常设仲裁委员会、由争议双方选任仲裁员、灵活的仲裁员数量、以仲裁制度处理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仲裁终局等成熟的仲裁规则,奠定了当前美国各行业劳动仲裁制度的基础。在长期、连续和复杂的劳动关系中,相对于调解、调停、诉讼等争议处理方式,仲裁具有专业性、广泛性、权威性和修复性等特点和优势。从源头处研究美国仲裁制度确立的背景、规则和经验,对于当前中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完善和集体争议的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凤杰 《法制与社会》2014,(12):124-125
本文主要从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涵义和基本特征,以及它的价值基础和功能基础来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从起诉和答辩的程序完善、证据收集和交换制度的完善、增设释明权制度、增设审前会议制度等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4.
李晓兰  刘凤杰 《学理论》2012,(18):275-276
道德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对规范人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道德问题日益的突出,引发人们关于道德观念的深刻思考,我国"德教为先"的传统思想经过长期的积淀,有着深远的影响,深刻理解其思想内涵,加深对"德教为先"思想的认识,寻求其现代价值,将会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教学秘书心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文  刘凤杰 《前沿》2007,(7):77-78
教学秘书又称教学干事、教务员,是维护高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对教学秘书重视不够,缺乏教育与培养,其心理问题日渐明显,故撰文探讨教学秘书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解决途径,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公民的道德素质展现着一个国家的基本素质,公民形象影响国家形象。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塑造美丽中国国家形象的迫切需要。公民的道德素质,对文化强国形象的树立、国家形象的自我完善与修正、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定位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宣传道德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营造一个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塑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大国形象,增强中国魅力,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