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3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米工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一系列维护和争取权益的集体行动,标志着中国工人已经突破“原子化”、“碎片化”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的束缚,正在成为一种型构社会政治发展的阶级政治主体力量.遮蔽工人的“阶级”存在,已积聚了巨大的政治风险,其直接政治后果是消解了工人作为“阶级”的政治实践意义,甚至将工人的合理诉求和正当主张视为“反体制的力量”.如何以积极的政治姿态面对工人的“阶级”成长,主动自觉地把工人的政治诉求纳人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轨道,成为执政党和政府面对的重大问题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工业化推动下,我国农民阶级出现了真正的职业分化,开始大规模向乡镇企业与乡镇转移和聚集,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新型工资劳动者,其显著特征是职业身份已和现代产业工人无本质区别,而社会身份仍是农民。它的出现,不仅使我国传统农村社会发生了分解,而且引起了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和区域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农村工业化战略的启动,使乡镇的经济社会结构向非农产业发生了快速转型,使其从农村社会中分化出来,成为比农村社会更高一层次的区域社会实体──乡镇社会。由此,我国的区域社会结构演化为农村社会、乡镇社会和城市社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新型工资劳动者是已经走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非农从业者,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带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作为后发国家,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共时性存在的发展背景,构成了新型工资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境遇.目前新型工资劳动者的数量规模已居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第二位,其权利理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阶层化意识已经觉醒,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对其存在和权利状况的"交叠共识"基本达成,组织化的条件日趋成熟,真正需要的是工会组织在社会、政治结构中的博弈智慧和实际操作层面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5.
工业社会生成以来,工人作为阶级政治主体的形成是一种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的历史型塑进程的结果。后工业社会以来,工人阶级政治主体的消解同样是政治文化叙事和政治理论叙事的精心地解构过程。中国深受后工业时代的影响,但仍处于工业化历史进程之中,中国工人从劳动过程迈向社会政治进程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重要内容。"去阶级化"、"去政治化"的政治话语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人的政治成长,不利于社会和谐与政治和谐。  相似文献   
6.
股份制是在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化和经营管理职能日趋专业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因而,它就不仅是资生主义生产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之一,而且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社会主义的股分制同资本主义股份制有着原则区别:(1)国家、集体(企业)和劳动者个人都是股票的持有者;(2)国家持有股票的大部分,其次是企业,个人只持有少量股票,(3)企业的生产资料,由股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格局逐步形成。在一些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领域,已经出现了多种投资、融资渠道,因此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目前,全国各地对政府投资项目的主要管理方式有以下几种:1、项目法人型。按照国家计委计建设[1996]673号文《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经营性建设项目必须组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为依法设立的独立性机构,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这种模式最著名的当属三峡工程、地铁工程以及各地的高速公路建设等,政府投资的…  相似文献   
8.
论劳动意识     
劳动意识是劳动主体的基本规定性之一。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其本质规定、内在结构和社会功能,对于劳动主体潜能的发挥、角色规范的履行和劳动行为的实施,都有重要意义。一、劳动意识的本质劳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们以群体的形式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协作方式、以自身的自然力和智力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变换的过程。换言之,劳动就是劳动主体即人与劳动客体,即外部对象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以满足人们的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的过程。劳动意识就是劳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结构分析有两种理论范式——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阶级分析以所有权关系为基础,阶层分析以个人的“市场能力”为核心。由于两种分析方法的分析重心和侧重点不一样,因而会导致不同的理论后果和社会、政治后果。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不满意于流于社会表层结构分析的阶层分析模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实证方法,试图将阶级分析方法和阶层分析方法结合起来,重构阶级分析的一般理论框架。尤其是他们虽然充分注意了是否拥有“组织资产”和“技术/资格证书资产”在社会和组织分层中的重要作用,但仍然把所有权关系作为社会结构分析的首要变量。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成果,对于观察和分析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结构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