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培养和造就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将认证人员的能力保持问题纳入到职业资格制度的管理和监管框架下有利于从业人员能力保持工作的系统推进和规范化发展.目前我国认证人员能力保持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从组织管理制度的完善、专家队伍建设、认证人员诚信体系建设以及提高认证人员胜任度等方面做出调整,加强认证人员专业能力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2.
应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宣布在中国建立研究与开发(R&D)机构,特别是1998年美国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先后宣布将在中国投入巨资来建立研究中心,引起了各方关注。 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研究与开发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其表现在各国科学家之间越来越多跨国研究合作;迅速发展的政府之间双边或多边的研究开发合作;很多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进行跨国技术联盟。其中跨国公司是最具有活力的部门,是研究与开发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目前有学者认为,研究与开发全球化,已经成为继贸易金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资本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 我国目前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依靠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是增强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跨国公司在全球技术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生产、拥有和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先进技术,对国际技术转移作用明显。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全球化现象是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我国来说,如何利用这一趋势促进在技术能力市场上与这些跨国公司直接竞争,技术学习和技术转移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正从以制造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转向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阶段。创新型组织与非创新型组织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分析促进创新企业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特别是制度环境的演进可以发现,实现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组织系统转变,需要调整企业长期的战略意图,改变决策者认知,增强决策者与掌握技术知识的研发人员的沟通交流,并通过决策权力的适度分散来实现组织的有效动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