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2.
经济外交是一国对国内外竞争利益作出回应的政策努力,其目的是通过政府及其海外公司使国家利益最大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总量增长越大,越需要在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多的资源配置.然而,现存的国际体系和制度规范并没有对接纳中国等新兴大国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随着对高科技、资本、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依赖不断加深,中国经济安全的范畴也更加宽泛,敏感程度似乎更高.在这些趋势的影响下,近年来中国更加强调外交工作"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大局",出现了观念更新、制度改进、决策多元和形式多样化等显著转变.本文旨在总结目前中国经济外交在动因、规范、机制和实践方面变化的特点,并由此推断中国未来全球战略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
与现实主义视角相对应,对后冷战时期中欧关系的考察还需要重视双方各自的思想本源。虽然中国和欧盟在实力、品质、结构和速度上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但双方都寻求通过自身的调整与改革获得发展进而影响世界,因此二者之间较易达到妥协与合作。其利益交汇点也不仅在于双方关系丰富的层次和领域空间,而且还经由观念创新和制度性软力量所产生的影响朝第三方(即其他国际行为体)扩散,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将长期相互借重,优势互补,中欧关系因之所具有的和平性、独立性、丰富性必然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吴白乙 《求是》2015,(3):53-55
<正>2015年1月8日至9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简称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3个重要成果文件,明确双方在13个重要领域优先推进的合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中拉论坛的建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个国家全面合作的新起点、新平台,而且标志着我国实现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方位覆盖,为中  相似文献   
5.
(一)国际制度的变革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一位不久前去世的学术前辈曾说过,"历史上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分水岭,为历史划出阶段."35年前,中国和巴西建交的时候,国际政治还处于冷战格局之下,然而世界经济则刚刚经历了两场"地震".一个是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制度崩溃,再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发动了"能源战争",引起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严重危机.  相似文献   
6.
在急剧变动的世界能源格局之下,中国未来的能源战略必须要统筹国内、国际两大能源发展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充分利用全球能源资源。中国能源“走出去”战略,旨在加大力度开拓境外油气来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再度讨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关系的历史基础和主要现实问题是基于对近来中外相关观点的反思,承认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在中国外交中的基础地位,并强调60年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业已形成的特殊政治意识对于前者进一步获得国际社会对自身兴盛的承认和接纳仍具独到的作用。与此同时,本文还分析了这一关系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全球力量的转移和国际事务更趋复杂而面临的主要矛盾或失衡性挑战,提出基于历史经验和国际关系现实所制定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战略,不仅应该继续包含重要的地缘政治考虑,更有必要增加解决全球范围功能性议题的思想和原则。最后,本文就如何改进这一新战略的具体支撑点进行初步评估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后冷战国际体系变动与中欧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白乙 《欧洲研究》2005,23(5):1-16
就后冷战时代的中欧关系而言,国际体系的影响是具有现实主义解释力的视角之一。一方面,这一关系由冷战的历史结构演变而来。虽然冷战的结束为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令其发生了分水岭式的变化,但新的国际体系仍然受到上个时代遗留的体系性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中国和欧洲二者本身都是当代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变量,其双边关系对国际体系的演化又起着显而易见的反作用。因此,中欧关系与国际体系变动之间时而呈现一种互为因果的联系,这一联系将因中、欧力量的增长及其互动的深化而趋强。  相似文献   
9.
1月19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是中美关系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这是中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再一次发表联合声明。其实,在为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直以来,美国主流媒体都是人们观测美国社会百态和政治走向的重要凭櫒櫒借。特朗普先生的当选,让人大跌眼镜,百思不解,于是便有"媒体失真"一说。櫒特朗普先生入主白宫后,"别了,《纽约时报》",玩起自媒体,当起"推特总统",櫒櫒将美国"第四权力中心"指责为"充满谎言的机器"。呜呼,全美众多报业日暮西櫒櫒山,申请破产保护者不乏百年老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