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析东南亚文化与东盟发展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南亚文化界定 东南亚文化,从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它实际上是指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而绝非仅指东南亚地区文化.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执政后推行了更为积极的东南亚政策,整体上更加重视东南亚,大力发展美国-东盟关系,强调与东盟的对话协商与合作。其原因在于东盟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对美国都十分重要,而美国这些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相对衰落。美国当前急需解决的内政外交问题太多,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东南亚,东盟与美国在主权、人权、发展观等根本性问题上又差异巨大,加之东盟奉行大国平衡外交,因此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也存在明显限制。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双方关系的性质变化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地区主义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发展最成功的。如果说地区主义指的是“在地缘意义上接近的、彼此间有着复杂关系的民族国家之间的一种交往、自愿的联合与合作进而一体化的过程,是国家之间通过合作(建立国际制度或建立国家间的安排)实现调节国际关系的一种组织控制形式”①,那么;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以冷战结束为界,东南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可以姑且将其简称为旧地区主义和“新地区主义”②阶段。冷战结束前,东南亚地区主义更为迫切的任务是国家之间通过建立国际制度或建立国家间的安排等合作形式来调节地区间…  相似文献   
4.
安全机制是当今国际安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本文中,“安全机制”将被界定为“容许国家相信其他国家将予以回报,而在它的行为上保持克制的那些原则、规则和标准。这一概念不仅指便于合作的标准和期望,而且指一种超出短期自我利益追逐的一种合作形式”。而所谓东盟地区安全机制,在文中则主要指的是以下两类机制:一是东盟组织框架内、涉及东南亚地区的安全机制;二是由东盟主导的、有区域外因家参加的、  相似文献   
5.
唐笑虹 《理论前沿》2007,493(4):27-28
东南亚与西欧在地区一体化进程上存在巨大差异,这反映了两个地区在国际制度安排上的不同。从国际制度安排的角度入手,在东盟与欧盟框架下探究东南亚地区一体化滞后的原因,不难发现东南亚与西欧在具体需要何种国际制度和由谁提供制度的问题上存在重大差异。此外我们必须看到,在这些差异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的军事太空战略将目标继续定位于有效控制太空、充分利用太空赋能作用,针对现实作战打击对象与战略防范对象,重点发展实战型军事太空力量,主要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行动.相较于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具有跨域协同、积极防御、重视盟国作用等特点.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战略的“中国针对性”将更加明显,军事太空力量发展将更为谨慎,防御性太空控制作战将趋向常态化,我们无法排除美国实施天对地打击的可能性以及太空作战“先发制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历史性盛会 2006年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金桂飘香的广西首府南宁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以及柬埔寨首相洪森、文莱苏丹博尔基亚、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老挝总理布阿索内、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缅甸总理梭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泰国总理素拉育、越南总理阮晋勇和东盟秘书长王景荣一起出席了峰会,温家宝总理和阿罗约总统分别代表中国和东盟在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8.
特朗普在主流民调长期落后、精英阶层普遍持怀疑态度的情况下,在选举日实现大逆转,为戏剧性的美国大选画上了句号.有学者提出特朗普现象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失败,但事实上这是民众切身利益诉求的最终反映.民众利益诉求决定一国的政治,选票只会投给符合选民利益的参选者.特朗普能够胜选,究其根本,是因为其经济主张击中了美国普通民众对现状极为不满的痛点,而其反主流的成功者经历和非政客身份为他贴上了与众不同的标签,让民众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亚洲是世界核扩散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1998年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2006年10月9日,东北亚的朝鲜又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