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百叶窗外是车来人往的广州东风东路。“对,就这样坐着,用英文念那首你写的诗。”年轻的德国姑娘调整着摄像机,用“德国英语”说。跪坐在牛皮沙发上的另一位德国少女则按动键盘,录音带缓缓转动,录下一段正儿八经的“外国声音”。音源来自一米开外、手捧诗稿正襟危坐的一位平头小子。他就是斯仁。这是德国独立制片人拍摄的一部介绍中国年轻艺术家的纪录片中的一个场面,当声音消失后,立于一旁的摄影师捕捉到这张照片。“换下”诗人面具,他又还原为“准”记者或“亚”编导,或“副”某、“次”某等等角色。反正他没当过主角,象巡逻兵一样在  相似文献   
2.
街头巷尾的三姑六婆聚在一起的时候,总爱朝着我家的窗户指指点点:“要论‘南风’吹得劲,就要数这一家了。大小三位港眷在这里落户,咸水货(港货)还少得了?”三位港眷指的是我婶婶和她的一儿一女,我叔叔是60年代初逃港的。扳指一算:叔叔回乡娶婶婶已有5个年头,婶婶从农村“进驻”城市(我家)也快3年了。去年除夕之夜,满街满巷是鞭炮的红衣,我家的圆桌上摆满佳肴,正当举杯投箸之际,门铃响了,有人交来一份加急电报,上面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