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曾钊  李文晋 《法制博览》2013,(9):317-318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修养理论,更多的是从个体方面阐述道德及修养的作用。道德修养有利于人性人格的完善,与社会生活、人生幸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文化精神,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残缺域间的光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艺术表现上说,所有艺术都是残缺的,残缺是绝对的,而完美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可能表现事物的全部,都是选取某一部分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东西,所以对残缺的审美是人类正确认识自己和保护人类历史文化的客观需要。本文试图从残象、悲情、时空、失误等审美要素方面探讨残缺美在人文领域中的美感表现,以及这种表现是如何同人类审美的自我实现相融合的。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奋斗者还是争夺者,都具有谋取利益的天性;同时,也在“谋取”中展现着截然不同的灵魂。通过利益这个“焦距”的调整,能够清晰地摄影住人在社会上的不同脸谱。事实发人深省:什么是使人去谋取利益的诱因,利益又如何在社会舞台上化作了价值审定的客观根据,怎样才能在现实的“谋取”中表现真正人的本质?这些思考,既是实践的发问,又为实践所作答。  相似文献   
4.
屈云东  曾钊新 《求索》2008,(5):189-190
环境艺术作为一门创造人类生存环境的综合性的艺术和科学,对它的审美,应建立在传统的形式美法则之上,并结合人类自身的各种需求,追求环境与人在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和发展。所以本文试图从人的生存观、关感心理、适度原则、内在旋律性等四个方面探讨环境艺术的形式美感表现,以及这种表现是如何同人类审美的自我实现相融合的。  相似文献   
5.
道德矫治是社会综合治理系统工程中的特具功能的工程,尤其是对于个体心理失衡这种常见现象,它运用调整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采用思想疏导、认识补救和精神支持诸方法,去克服心理失衡中的消极性质,中断由心理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病态的可怕链条的形成,从而促其发生逆向变化,使心理失衡成为走向心理平衡的新的起点。 一 心理过程中常见的不平衡现象 心理失衡,就是出现在心理过程中的常见的不平衡现象,是需要调节又尚未得到调节时的心理波  相似文献   
6.
《湖湘论坛》1993年第2期刊载王汉新同志的《对<人性论>若干问题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使我仿佛又回到了一个年代。苦辣酸甜,惊心动魄。这个年代虽然就在昨天,但似也久远。已过去的是历史,走向未来的是宏图。我把收藏的这面小镜打  相似文献   
7.
论劳动后阶段的道德延伸刘喜珍,曾钊新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道德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领域。劳动后阶段的道德延伸就是指退休后继续进行道德社会化,将高尚的品德融入社会中,作为醇化社会风尚的一部分的活动。每个人都是“时间的移民”,在时间的长河中迁移而达到生...  相似文献   
8.
道德期望既包括活动主体所要求的道德环境和客体对于主体应负的道德责任,也包括客体对主体的道德规约。社会生活是在一致的道德要求下,通过主客体的自觉道德调节,达到道德整合的。本文所阐述的,是道德环境对学术探讨者主体的影响,以及产生最佳影响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媒体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媒体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李建华,曾山金,曾钊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它不仅要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为依托,而且从信息传播到监督实施都越来越依赖于大众传媒的优化与净化。针对我国媒体“总量过多、结构失衡、资金浪费、散滥...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思维     
道德思维是一种从“实然”到“应然”的跨度思维,以讲“应该”、“不应该”为价值特征,以规范的形式来把握道德现象,创造新的道德知识和生活的心理过程。它以自身特有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形成固定的道德思维模式,影响人们的道德生活。当一个社会已步入急需消除旧道德以实现伦理精神革命的关键时刻,重构道德思维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今天我们就面临这种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