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拿失学儿童少年的“活命口粮”换自家口腹餍足之后的调料,确实有些不能“推己及人”、先忧而忧、后乐而乐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电子治理: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20 0 4年 7月 14 - 18日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二十六届行政学国际会议 ,主题是电子治理 (e -governance)。这次国际行政学大会年会专门聚焦电子治理、电子政务 ,充分说明电子治理、电子政务已经在国际行政学界受到广泛、高度的重视。因此这次大会的召开 ,对国际范围内的电子治理、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而且也可以预期其必将对各国政府的电子治理、电子政务的推动、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电子治理、电子政务领域值得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很多。从公共管理、政府发展的角度看 ,电子治理、电子政务之值得重视 ,主要在于其能够…  相似文献   
3.
有人想做官,有人想辞官,人生选择多样化,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的人经商发财,有的人从政当官,有的人治学出名,有的人散淡有闲,人们发展的志向与机会都是多元的。但在我国,崇官、尊官、当官的传统极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为的就是“官袍加身”。“学而优则仕”的心理基质至今仍然潜在多数人的内心。人们为什么想当官?这是历史与社会造成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劳心者治人”,若想“修齐平治”,手中得有权力;想改变生存状态,只有做官,才算“人上人”,“升官”才能“发财”。新中国成立后,虽说政府…  相似文献   
4.
在政府服务性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政府服务性的发展阶段、形态、内容与性质问题,分别考察了“为人民服务”与公共服务两种形态的政府服务性的价值、理念、实现形式和特征;区分了政治本位的政府服务性与公众本位的政府服务性,以及这两种服务性对于政府服务实践的影响;指出从政治本位的政府服务性向公众本位的政府服务性转变体现了中国政府服务性的进化,因而具有积极的公共行政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凤春 《廉政瞭望》2005,(12):18-19
在各种各样的政治和行政废弛情形中,常可见到“有责任但无责任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是现代政治福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网络所开发和聚积的新政治资源和能量,既是补充现有政治资源匮乏之源泉,也是改造既有政治框架的动力和工具  相似文献   
7.
杨凤春  李祥 《理论探讨》2004,2(6):28-29
一、邓小平的效率公平观及其贡献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始终坚持公平分配优先、均中求富的经济发展目标模式,这种战略的实施保证了社会成员有饭吃、有衣穿,对维护社会稳定、安定民心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配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则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下进行生产,结果导致生产能力低下.这种具有强烈道义色彩的分配模式最终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所以邓小平指出:"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1](P128)正是在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严重泛滥的经验教训吸取的基础上,邓小平积极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使我们闯出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能保持社会公平,又能产生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审视政府信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出现了社会信用过度透支和滥用的现象,令人担忧。近些年来在中国出现的不讲信用、招摇撞骗等现象,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客观地讲,如果在高度政府主导社会的体制里,政府没有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没能运用国家强制性力量来维护社会成员信用得到相应回报,政府是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现在的问题在于:仅仅是普通社会成员的信誉降低,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损害还不是致命的,因为还有政府可以信赖,社会还有救治的希望,人们可以指望政府像打击刑事犯罪和腐败一样,通过国家政权强制性力量来重新“召回”社会信用。但问题的严重性恰恰在于:不仅是普通社会成员信用低落,甚至政府信誉也有一定危机。  相似文献   
9.
"行政人"如何忠于民主政治及其基本价值,而不以自己的职业资源破坏民主政治的运行,是现代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及其所生发的全部规范的基础。长期以来反腐倡廉工作的内在逻辑是以思想教育方式构建官员的行政伦理基础,但反腐倡廉实际效果告诉我们,思想教育方式对于行政官员行政伦理修养的提升缺乏经验案例的证实,其实际效果非常有限。反腐倡廉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是在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加强外部控制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年轻化"并不是"年龄化",不少地方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把德、能、勤、绩等看成了软指标,反而把年龄当成了硬杠杠,搞"唯年龄论"和"一刀切",结果把一些只因超龄的"实力派选手"过早淘汰出局。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人才的闲置和浪费,不利于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选士用能,不拘长幼,明矣。"我们应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