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现代心理学认为,任何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必源于其内在结构。犯罪心理结构学说就是运用结构分析方法探索个体犯罪心理发生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的理论。它主张构成犯罪心理的诸要素不是孤立地、匀衡地发挥作用,而是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完整的结构功能统一体。研究个体犯罪心理的微观机制,就是要探索这一结构功能体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对个体犯罪的作用和影响。 一 要正确认识犯罪心理结构概念,必须特别重视和强调犯罪心理结构的主体性和情景性的重要意义。所谓犯罪心理的主体性,是指任何犯罪心理结构的产生,都是针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都是与犯罪人特定人格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犯罪心理结构的情景性,是指任何犯罪心理结构的发生,都是以一定的外部具体环境为基础的,犯罪心理结构必然是与某一特定的具体时空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保持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张科  栗克元 《传承》2011,(28):34-35,37
高校基建领域腐败已经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在充分认识高校基建腐败的危害性、特征、成因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特有的资源和实际情况,提出建立预防和治理高校基建腐败机制的相关建议,对于防治高校基建腐败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法文化是私法文化的对称 ,这种区分是基于公法与私法的性质、内容及运行机制不同作出的。公法以刑法为典型 ,私法以民法为代表 ;公法文化是主要体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刑法化的法律文化 ,具有鲜明的国家化色彩 ,私法文化是重点突出个人化利益的民法化法律文化呈现出浓郁的个人化特质。从这个意义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进行比较 ,不难看出 ,由于中国传统的礼治文化、地理环境、民族习尚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 ,绵延几千年所形成的完备的刑法、发达的官制法和民法的不独立及其被刑法化 ,充分表明了中国古代的公法特质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典型的公法文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已经波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时,给科学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犯罪心理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的强大处理能力和互联网络的四通八达,已成为犯罪心理形成的新的归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犯罪主体呈现多元化,使犯罪动机呈现多样化,使犯罪目的呈现不确定性,使传统犯罪呈现网络化。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及犯罪心理预测、预防技术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5.
立功制度的价值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对于促进犯罪分子改恶从善,重新做人,实现我国刑法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理论上对其重要价值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正确界定价值一词基本涵义的基础上,对立功制度的公平价值、效率价值及两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 ,它却如一把双刃剑 ,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 ,也为犯罪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土壤 ,已成为犯罪心理形成的新的归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犯罪主体呈现多元化 ,犯罪动机呈现多样化 ,使犯罪目的呈现不确定性 ,使传统犯罪呈现网络化。同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及犯罪心理预测、预防技术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已经波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时,给科学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犯罪心理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的强大处理能力和互联网络的四通八达,已成为犯罪心理形成的新的归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犯罪主体呈现多元化,犯罪动机呈现多样化,使犯罪目的呈现不确定性,使传统犯罪呈现网络化。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及犯罪心理预测、预防技术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8.
犯罪动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动机新探栗克元犯罪活动是由犯罪动机所驱使的。在犯罪主体不良心理因素中,犯罪动机是诸心理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它直接作用了犯罪行为。其他犯罪心理因素,譬如犯罪认知、犯罪情感、犯罪意志等,一般是通过犯罪动机的影响,面对犯罪行为的发生起间接作用。因此,犯罪...  相似文献   
9.
“犯罪心理学结构”是在犯罪心理学界争议颇多的概念。笔者所理解的犯罪心理结构,是指犯罪主体在其人格演变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组成的主体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它是一个多层互动,分级转换的结构,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受制于犯罪人的既有人格倾向,是在犯罪人既有人格倾向的基础上,受主体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的双重激活,双向选择的结果,是一个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吸收,反馈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犯罪心理是一种关系实在现代科学研究和探索已由牛顿力学的宏观物质世界深入到了微观物质世界,随着研究的深入,物质的实体性被实验所否定,事物与其说是具有实体质,毋宁说是一种关系质、系统质。代之而起的是现象实在论或关系整体论的兴起。笔者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就是由各层级的关系所构成的关系实在或系统质,而犯罪心理作为人类的心理的特殊组成部分,也必然是以关系实在方式而存在着的客观实在。二、犯罪心理是一个建构过程犯罪心理与其说是一个结果,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生成、建构、变化和解构的过程。首先,作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