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成长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类别,其创作数量巨大.国内研究界对成长小说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如果将成长小说的研究纳入中国现代性进程的研究框架之下,作为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形象表征,中国现代成长小说有两个基本特征:从时空构造上看,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多采取回环反复的成长时间;从成长主人公的形象上看,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塑造了大量无力成长的成长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2.
"大话"文化是"电子场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行为方式上的主动变革,从而形成的一种"中区倾向"的行为模式,"大话"文化只能以青年文化的面目出现.对于"大话"文化现象,不能轻易地以价值判断对其进行盖棺定论,它实际上是人们在"电子场景"下行为模式转变的一个信号而已.  相似文献   
3.
"自然"这个原本作为自为存在的事物在广告文化中成了被大量操纵的能指符号用来推销产品,这同时也是重新塑造一个"自然"的过程,"烹调自然"与"回归自然"成了广告文化中两个重要的策略,而这种广告文化最终在改变着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种广告文化对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4.
日本现代思想家竹内好在1930年代前后借由对鲁迅的研究对日本现代化的发展进行反思,由此塑造出著名的"竹内鲁迅"。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对"竹内鲁迅"从漠视到热衷介绍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学界在现代化诉求中对西方的单一认同的一种扭转,但值得警惕的是,对"竹内鲁迅"的热衷是否会造成另一种盲目的认同。一个"竹内鲁迅"不能说明一个近代中国的存在,我们要以"竹内鲁迅"为"他者"来关照自身,我们的学者仍然需要想象。  相似文献   
5.
桂琳 《青年探索》2017,(4):83-89
"青春"一直是电影钟爱的主题。2013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可以作为青春电影再次勃兴的一个标志。从这部电影作品的成功开始,一大批以青春为题材的电影这几年不断涌现。《致青春》和以往青春题材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它是由一部网络青春题材小说改编的,同时它也开创了网络青春题材小说改编为青春电影的一股热潮。本文聚焦由网络青春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一批青春电影,这些新型的青春电影可以帮助我们考察一种新的青年文化的诞生及其主要内涵。这种青年文化与网络这种新兴媒介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彼得·贝哈兹在澳大利亚《论题十一》杂志第 75期 ( 2 0 0 3年 1 1月号 )对三部关于 2 0世纪著名人物的传记作品发表书评 ,题目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衰败》。三部传记分别是伊恩·撒切尔的《托洛茨基》 (IanThatcher,Trotsky ,Routledge,2 0 0 3 )、凯特·克里汉的《葛兰西、文化与人类学》 (KateCrehan ,Gramsci,CultureandAnthropology,Pluto,2 0 0 2 )和沃 伦·蒙塔格的《阿尔都塞》(WarrenMontag,LouisAlthusser,PalgraveMacmillan,2 0 0 3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我们习惯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成南方和北方两个派别 :比如葛兰西被…  相似文献   
7.
2007年,宝山区社院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全国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将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以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政治培训为主的原则,把能力培训和素质培训作为重要抓手,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入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