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传锋  张丽娜 《法制博览》2023,(35):106-108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就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理判决程序进行明确规定,通常在被追诉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后即进入刑事速裁程序,以此提高诉讼效率。文章以认罪认罚制度下刑事冤案的产生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诉讼效率与司法公平之间的平衡性保持。分析认罪认罚案件审理程序当中出现的被追诉人知悉权丧失、认罪有效性司法审查弱化及法律援助机制无效化等问题,对刑事冤案防范机制提出相关建议:即实现证据开示规范化,保障被追诉人知悉权;完善认罪认罚审查机制,保障认罪供述的自愿性、合法性与真实性;完善值班律师制度,拓宽权利行使范围,以此维系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被害人自陷风险的概念认定入手,通过对风险认定、被害人对风险的预见性、对风险行为的明示及默示认可,以及对风险结果的排斥性内涵阐述,完成对这一概念的初步认定。经由对我国此类案件司法实践的总结,被害人自陷风险情形不阻却犯罪成立,但可影响量刑;承认行为人在案件中的因果关系,肯定其过失犯罪;在案件判决中不做区分,同一对待。最后,针对被害人自陷风险的归责排除,提出从行为人支配力判断及被害人自我决定权判断两个分析角度出发,在司法实践中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行为的规制需求正在不断提升。财产属性作为虚拟财产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行为需要从财产犯罪视角进行定性。从虚拟财产所有者与运营商作为不同被害人的视角差异分析,可知在进行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行为认定时,若仅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进行认定存在局限性,没有考虑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与运营商同属被害人的问题。对此,可考虑构建不同角度的定性方式,在财产犯罪视角下按照犯罪行为实施日的市场交易均价对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行为进行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