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我国目前对“留守儿童犯”进行的心理调研仅局限于对“留守儿童犯”的普遍性考察,缺乏有针对性的犯罪心理调查。实证分析法是犯罪学调研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留守儿童犯”的认知心理和社会化环境两部分展开深入调研,在需求、自信与自我认同、行为模式、自控能力、违法犯罪认识性以及父母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同辈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可以透视“留守儿童‘’’犯”的犯罪心理现状,同时为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通过调研、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是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呈上升趋势,有着自身的原因和特点,因此对他们的预防和处遏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司法界、学术界乃至立法机关在如何化解量刑不均衡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国内要求量刑规范化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最高人民法院也已经出台了量刑规范化的试行文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关注的焦点,但有关量刑规范化的研究尚不深入,通过探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量刑规范化问题以期能够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然而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法定代理人并不都能切实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权益,这一问题受到司法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在未成年被告人被公安机关传唤或采取强制措施、直至进入审判程序中,其基本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合理保护,这是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巨大漏洞,也是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缺憾。本文将讨论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的范围、意义和作用以及制度建设,深入总结、挖掘出其存在的弊端。为弥补法定代理人制度的不足,笔者提出一种新型的维权制度——未成年人公益代理人制度,并试图通过对这一制度的深入分析,说明在现行的刑事诉讼制度中,引入公益代理人制度,对于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制度分析,其中主要是通过对这一制度的解说来说明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未成年人公益代理人制度,以寻求解决上述不足的方法,并对其具体要求进行了规范。第三部分是针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基本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更好的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最后一部分为结束语。  相似文献   
5.
很多情况下,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民事权益,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及原因;第二部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方面的不足,如宪法性民事权益、基本民事权益、其他民事权益等方面的不足;第三部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相关立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司法保护等方面。通过一线的实践调研和一系列具体的调研数据来分析上述问题,用较强的说理性来分析这一社会不和谐的现状,最终寻求一种对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特殊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