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探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全球性思维促成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并将继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即是社会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在当代条件下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一、民生建设理论认识的新高度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书记处成员到河北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工程。然而,数字化与老龄化的交织产生了银色数字鸿沟,为共同富裕愿景带来了挑战。共同富裕的全民共享性、全面共享性及全民共建性内在地决定了弥合数字鸿沟是实现共同富裕愿景的题中之义。因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宏大场域下构建数字包容性老龄社会,坚持数字赋权与数字平权一体化以充分释放数字老龄化中国优势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弥合银色数字鸿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成果,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总体上看,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主要包含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亲、诚、惠、容"的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的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理念等。这些新理念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是对世界历史进程处于大变革时期的理论自觉,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民生建设理论认识的新高度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书记处成员到河北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从社会制度、体制或发展模式、价值目标和实践纲领等四个维度予以阐释。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是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性替代,而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乐观的分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前行。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作为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在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和互动中,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中加以审视,考虑中国的命运、设计中国的未来,从而创造性地形成了中...  相似文献   
9.
10.
对一个国家而言,所有制结构决定其基本分配制度,而国家基本分配制度决定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演变及伴随的个人收入分配变化的实证分析,有助于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收入公平问题的根源.目前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注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