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秋生 《党课》2011,(4):74-75
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公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着一行大字:“永远铭记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马秋生  尹萍 《工会博览》2004,(22):31-31
近日,江西省首个以法学院校师生、律师、法律工作者为成员的职工法律援助志愿团在九江市总工会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3.
马秋生 《法制博览》2013,(6):169-170
"徒法不足以自行",刑法只有通过法官的解释适用于具体案件,才能获得生命力,才能实现立法目的。在我国当前法治水平下,法官释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既不能破坏刑法保障机能,但也不能受制于形式主义,而应当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解释结论既合法又合理。  相似文献   
4.
胡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在建党90周年之际突出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胡锦涛总书记这一关于群众路线的朴实表述,既是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面对全党提出的政治要求,同时也是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把党的群众观点理论提高到新境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作为我国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项新举措,其意在化解社会矛盾,是我国刑事法治理念的一次跨越。然而,在当前法治环境下,如何避免该项制度异化,消除"花钱买刑"的质疑成为往后实践中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交通肇事罪的角度,阐述刑事和解语境下必须兼顾被害人利益与量刑的社会效果,否则会违背刑事和解的原义,甚至触及公平底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