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子礼、房晓军所著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导论》一书,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研究方面一部有价值的新作,该书的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探讨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的体系建构。该书运用系统方法和抽象方法,注重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进行科学抽象和系统研究,全面概括其理论框架、理论内涵,科学阐述其思想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体系特征。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的体系特征,从全书12章的布局中可以看到:一从政治文明的地位看,提出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二从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领域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和意识形态斗争,在我国理论界和普通干部群众中还存在着不同认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传播广泛的观点认为,随着冷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和平与发展的新主题的凸现,意识形态因素及其作用下降了,甚或正在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3.
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断增强企业活力,这是当前城乡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淄博市周村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试验,通过股份合作制较好地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使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一、一项发源于人民群众的大胆试验1982年,在周村区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搞责任制过程中,许多地方积累多年的集体财产被瓜分,耕牛杀死了,拖拉机拆掉  相似文献   
4.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传统社会主义观长期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通过长期思考和反复论证,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超越了制度的狭隘眼界,从社会主义的目的和结果角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它给我们的启迪在于,认识社会主义既要坚持基本制度又要超越制度,要追问制度以外更深层次的内涵,要注重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问题.没有这些就发挥不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足以凝聚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社会主义拉回到人类文明大道,实现了社会主义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对此,人们往往更注重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的多极化,而忽视了对全球文化发展趋势和文化格局演变的特点的研究。然而,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和总体格局,对于我国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进而推动整个现代化建设,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山东省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又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途径和举措。探讨提升山东省文化软实力的举措和途径,有必要首先搞清楚其支撑体系,或者说研究构成山东省文化软实力的资源和要素,为制定提升文化软实力战略提供依据。依据山东省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的文化发展,构成其文化软实力支撑体系的主要是三大要素:地域文化支撑、人格精神支撑和产业与经济实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对此,人们往往更注重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的多极化,而忽视了对全球文化发展趋势和文化格局演变的特点的研究。然而,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和总体格局,对于我国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进而推动整个现代化建设,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一、当代全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各种不同特质文化的大交流和大融合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了不同的文明,而在不同文明的背后,是五彩缤纷的不同特质的文化。纵观人类…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发展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许多省市制订了"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产业正在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上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文珍、王凤青推出了著作<山东文化创意产业问题研究>可谓正逢其时,读后令人多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也正在冲破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壁垒.文化的全球化打破了地区和本土文化的时空限制,有利于弘扬人的主体性.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融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大潮.从文化上接受共同价值,是融入世界的前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追求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的人对于自己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取向。任何一次改革,无一不是从观念的变革开始的。农村的改革为什么进展迅速且收效极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农民已从多年来切身的体验中认识到,“社会主义=平均主义=共同贫穷”的传统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因而动摇了曾长期主宰着他们的某些信念,开始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为价值标准审视过去的实践和现存事物之对于自身的价值,当他们发现过去曾坚信不移的现实并非完全合理时,改革和完善现实的热情从内心涌流出来,推动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并取得一连串鼓舞人心的胜利。不仅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