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篇
  202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印尼国营企业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尼的国营企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发展过程。对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褒贬不一。改革国营企业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它存在的诸如国家干预过多,缺乏自主权、管理不善,经济效益差,尤其是亏损严重等许多弊病。本文拟就其地位和作用给予客观的评价,进而探讨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因及措施,国营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一、国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早在独立初期,印尼就对一部分日、德、意、荷、英等外国企业实行国有化,建立了印尼的第一批国营企业,总资)也在3,300万美以上。1950一1957年,印尼接管了荷印政府“移交”的资产,…  相似文献   
2.
一、石油价格暴涨的背景 1971年—1980年的十年间,国际石油价格多次上涨,其中,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价格暴涨被人们称为“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二次石油危机”。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石油能源的产销一向受到普遍关住。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中东、北非等产油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高价出口工业品,低价掠夺石油资源越来越不满。为了抗衡这种不等价贸易,谋求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改变西方国家长期压  相似文献   
3.
印尼农村合作社运动,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是印尼民族民主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社一向宣称以谋求社会进步,繁荣公正,反对封建压迫剥削,反对殖民主义,摆脱贫困,改善广大农民生活为宗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因而为人们所普遍重视。为节省文字,本文拟侧重评介七十年代以来,农村合作社的演变背景、职能和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印尼自六十年代中期推行绿色革命,探索扩大农业生产(特别是稻米生产)的出路,经过二十多年的反复实践,逐步摆脱长期缺粮的困难局面,终于在八十年代中期实现了大米自给,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因此而举世瞩目。但是绿色革命不但不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而且由于开展绿色革命,加剧了土地集中,分成制佃耕有增无减,以及加快农业企业化和大土地所有者积累财富,导致农村贫富悬殊,加剧印尼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以来,1970至1979年期间,印尼农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6%,比同期其它东盟国家农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低(泰国为5.4%、菲律宾4.9%、马来西亚为5.0%),但比印尼六十年代农业生产2.7%的年平均增长率高得多,印尼农业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快的主要是印尼政府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学者对印尼农村的土地制度和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问题发表了许多文章,文章的观点大相径庭。或说印尼农村基本上仍然保持传统的封建土地制度,封建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或说印尼农村自六十年代末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已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占主导地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是以粮食作物种植业的生产关系作为考察和论证对象的,是非曲直还在争论中,笔者也想谈谈不成熟的看法。凡是考察过印尼农业经济结构中的种植业部门者,很自然地会注意到粮食作物和经  相似文献   
7.
所謂土地法,卽指1870年第55号东印度政府公报(Ind.Stb.)所刊載的1870年4月9日法令,它是第62号政府条例(R.R.)的附則。这个法令的制定是旨在解决当时殖民地的一項特別重要的問题,卽如何提供私营工業家所需的土地的問題。同时它对于当地人士地权的保护与擴大也作了一些規定。 1862年烏冷貝格(Uhlenbeck)部長拟定的一項法令草案公布了。其中允許爪哇的当地人把土地出租給欧洲人,并且規定了当地人受僱为工人的种种条件。接着佛蘭森·凡·德·普特  相似文献   
8.
印尼“建国五项原则”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社会繁荣公正,收入分配均衡,解决广大劳动大众的贫困问题。苏加诺政府予六十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试图以平均地权使人民摆脱贫困,结果适得其反。苏哈托政府自六十年代末以来,在实行工业化的同时,亦实行“绿色革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家经济有所好转,大米实现自给。1970年至1982年,印尼经济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7.7%。八十年代初,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等收入国家。然而,印尼并没有象发展中经济理论所论断的那样,经济高速增长以后就能消除贫  相似文献   
9.
一印尼苏加诺总统整整执政了二十年。自1951年起实施了两年的“紧急工业计划”,此后又先后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和“八年全面建设计划”,共用了十五年时间优先发展工业,期望通过工业化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争取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进一步巩固民族独立,从根本上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和掠夺。这种愿望能否实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建设的成败。考察印尼这一时期工  相似文献   
10.
一、能源开发战略的提出印度尼西亚的能源开发,主要面临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严重依赖石油,各种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失调。1969年石油在能源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为92.7%,天然气只占6.6%,其它能源的比重便不言而喻地是极小极小的了,直到1980年,石油在印尼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80.8%,天然气占15.8%,水力只占2.9%,煤占0.5%。二是石油工业中,采油和炼油的比例也失调。炼油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生产能力差,无法提炼本国含蜡量高、含硫量低的高质油,每年须从中东和其它国家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三是开发能源,尤其是发展石油工业严重缺乏资金,必须继续依赖外国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