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伴随着国际社会主体结构进一步向多元发展,国际法领域反映出新的发展趋势:国际法的调整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国际制度性权力博弈向纵深拓展,国际法治逐步趋于加强,与国际政治的相互作用关系凸显,国际法进入加速量变阶段。在挑战与机遇共存中,应妥善应因国际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国际争端是随着国家间交往的开始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的一种极普通的现象,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文化,宗教、传统互异的各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中,发生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是不足为奇的,问题是以何种途径和方法来解决这些分歧和冲突。纵观历史,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实力,尤其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强制解决方式;另一类是以和平方法为手段的非强制解决方式。传统国际法肯定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  相似文献   
3.
军舰护航涉及国内法和国际法双重依据问题,其中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决议和索马里政府的同意,构成军舰护航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国际法依据。随着打击海盗行动的深入发展,法律合作成为打击海盗国际合作中亟待加强的重要领域。各国应尽快订立或完善刑事罪名,确立对海盗的普遍管辖权;协议海盗疑犯的移交、审判和监管安排,为军舰护航打击海盗提供法律基础;加强对索马里海域沿岸国的援助,帮助其加强国内司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对中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的海外利益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度拓展,同外部世界的利益融合不断加深,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正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相应凸显。随着国际格局深度演进和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18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进入21世纪,变暖的趋势还在加剧。全球变暖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如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台风肆虐、热浪频袭、干旱洪涝此起彼伏、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等,其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济组织表决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组织的一种类型,国际经济组织的表决制和其他的国际组织的表决制有相同之处。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国际组织,由于它所调整的对象、所涉利益的性质和组织职能的特殊性及国际经济关系的现实,其表决制又明显地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可谓自成一类。本文拟就国际经济组织的表决制度作一概要的介绍并作一些基本分析。  相似文献   
7.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几乎所有国家都参加的普遍性国际组织和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联合国的行动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为了实现其宗旨,解决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或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联合国每年都要作出数以百计的决议和决定,以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一项决议从草案文本的准备到最后表决通过,中间要经过多道程序,要经过反复的辩论、修改、甚至斗争.有的提案一提出就被否  相似文献   
8.
<正> 集团是由各个国家代表团为寻求一个或更多的共同目标而形成起来的。特殊的国家利益并不因参加联合国会议而消失。在不同的时间、各个地区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经援国与受援国之间、集权制国家与民主制国家之间、内陆国与沿海国之间存在着各种分歧,还有一系列其他种类的分歧。达些分歧  相似文献   
9.
<正> 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给国际法带来了与该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原则和规则。近代国际关系史中领土问题的实践反映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国家领土取得方式的理论,奥本海把这种领土取得方式的理论概括为割让、添附、先占、时效、征服五种形式。这套理论历来为西方学者所肯定,并被传统国际法公认为变更国际领土的法律依据。为了全面、正确地认识关于领土取得的传统理论,进而探讨它的现实价值,我们有必要将领土取得的这五种方式加以逐一分析。 (一)先占。先占是一项国家的占取行为,被认为是国家取得领土的最重要的方式。先占的客体是无主之地,这种土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