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万国公报》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国公报》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黄新宪《万国公报》原名《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于上海,1874年更名为《万国公报》,1889年由英美在华基督教组织──广学会接办,是一份集新闻报道、中外时事评论、中西学介绍与研究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对留学生“学而不归”问题的思考黄新宪从1978年百月至1993年底,我国以国家公费、单位公费和个人自费等不同方式向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21万名留学生,迄今为止,只有近7万名学成回国。面对留学生“学而不归”的状况,有关方面曾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  相似文献   
3.
论日据时期台湾民众对“皇民化运动”的抵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为加强对台湾社会的控制,实行了“皇民化运动”。“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实施‘皇民化运动’,是一场对殖民地人民的强制同化运动,它严重侵犯了台湾同胞的生命财产和自身利益,日本殖民者妄图把台湾人塑造成对他们俯首贴耳的畸形‘日本人’。他们的倒行逆施,对于广大的台湾同胞来说,只能引起强烈的不满和反抗。”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长期以来,海峡两岸的学者对这一运动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也出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多着眼于“皇民化运动”本身及其危害,而对台湾民众对“皇民化运动”的抵制则较少涉及,笔者试图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20年代,随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加强,两党开始相继派遣一批人员到十月革命的发祥地学习。这些人员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和东方大学两所学校。一东方大学全称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创办于1921年10月,主要为东方各国的共产党培养人才,校址在莫斯科普希金街附近的一座四层大楼里,校长为苏勉斯基,学生由东方各国的共产党选送。由于当时东方一些国家的共产党组织还未建立,因此,也招收这些国家的  相似文献   
5.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是由外国教会创办并提供经济支持的,学校中的宗教气氛较为浓厚。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师生目睹了大好河山沦于敌手,对日本侵略者十分痛恨,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