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为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对其产生Ⅰ型干扰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阴性的健康仔猪肺中分离和培养PAMs,随机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PRRSV感染组和poly(I:C)处理组。于感染后第12、24、36、48、60小时分别收集细胞,运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AMs产生Ⅰ型干扰素的mRNA转录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poly(I:C)处理组相比,PRRSV感染组中IFN-α/βmRNA转录水平在各时间段均显著下调。其中,PRRSV感染组中IFN-αmRNA的转录在感染后第12~36小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第48小时有所上调,但在感染后第60小时IFN-αmRNA的转录显著下调;而IFN-βmRNA的转录在感染后第12~24小时基本没有变化,在第36小时最低,在感染后第48小时有所上调,但在感染后第60小时IFN-βmRNA的转录显著下调。结果表明,PRRSV可导致PAMs产生Ⅰ型干扰素的mRNA转录水平降低,从而使宿主细胞及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本试验利用三重PCR反应体系对aac(6')-Ib-cr、qnr D和qep A这3个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技术与单重PCR的符合率达到90%以上,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敏感性最大可以达到10-4稀释浓度,不仅为大量临床样品的检测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也为检测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基因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光学显微镜的出现为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但由于受到光波波长的限制 ,其最高分辨率只能接近于 2 0 0 0nm。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作为光源 ,电子波长是可见波长的 10万分之一左右 ,分辨率极高。自从 1932年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在德国诞生以来 ,其分辨率已达到 1.5~ 2 .0nm ,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有用的工具。随着电子显微镜性能的不断提高 ,生物超微结构的研究从单纯形态描述进入了成分分析 ,从静态描述进入了动态观察 ,从二维平面进入了三维立体图形的观察与重组。同时 ,免疫学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电镜技术与免疫…  相似文献   
4.
将仓鼠肾细胞(BHK-21)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Ⅰ组)、内毒素组(Ⅱ组)、内毒素+阳离子A组(Ⅲ组),分别在第3、6、12、24小时收集细胞制备细胞匀浆,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用比色法定量测定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总抗氧化能力活性;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匀浆中的蛋白含量,探讨内毒素对体外培养仓鼠肾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阳离子A对其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Ⅱ组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Ⅲ组与Ⅱ组相比,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高(P<0.05)。证实内毒素能诱导体外培养的肾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阳离子A能有效保护细胞内的抗氧化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Fas在内毒素(ET)致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组为内毒素组(静脉注射内毒素5mg/kg)。分别在注射后第3、4、8、12h每组各剖杀6只大鼠,采取肝,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内毒素对肝细胞Fas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2组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1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2组的Fas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1组(P0.01),且一直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ET通过上调肝细胞中Fas的表达,可显著介导肝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