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以引起婴儿腹泻的轮状病毒和大肠埃希氏菌为免疫原给妊娠后期乳牛免疫,定期采乳和血,分别用试管凝集反应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大肠埃希氏菌和轮状病毒抗体,比较血和乳中抗体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乳牛在免疫前只能在初乳中检出抗体;免疫后在初乳和近2个月常乳中均能检测到抗体,两者呈平行关系,仅乳中抗体效价比血中抗体效价低2个滴度.  相似文献   
2.
病原性大肠杆菌E.coli K_(88)抗原的发现(φrskoy,1961)大大地推动了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K_(88)抗原的多种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已查明:凡具有K_(88)抗原的E.coli株均能吸附在小肠粘膜的绒毛上,并产生两种肠毒素,即热稳定肠毒素(ST)和热敏肠毒素(LT)而导致仔猪发生腹泻。因此,检测病源性E.coli的K_(88)抗原无疑对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免疫学的防治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消除犊牛对大肠杆菌感染的素质和预防疾病,建议在犊牛出生后立即应用大肠杆菌血清,它通过具有强大保护性能的抗体的存在而发挥作用。 Briggs和Coabt二人在1951年指出:K凝集素在新生犊牛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免疫性形成上起着重要作用。Durisic,Mihailovic在1967年报道则偏重于O凝集素起主要作用。Vadav、Malik在1971年查明:OK血清较之单价血清有更好的预防性。  相似文献   
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常以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心内膜炎型出现,病理上的特点随病型而异,是我国养猪地区常见的疫病。近年来,由于菌苗的使用,已使本病的大流行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防疫中有漏注猪只,有的地方在保藏、运输及使用疫苗的时候,常常有违反操作规程的情况,致使免疫效果不好,在某些地方仍有散发或小区域暴发的病例出现。在我们兽医门诊与化验室检查中,曾遇到两起小区域败血型猪丹毒暴发的病例,由于突然暴发、急骤死亡,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均不典型,分离物的某些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给临床诊断与化验室鉴定均带来了一定困难。现将这两起暴发的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以供兽医临床工作者与化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