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为了解P-糖蛋白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株和敏感株间的差异,进一步弄清该基因与伊维菌素耐药性产生的关系,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株P-糖蛋白基因hcpgp-1的多态性,并对所得序列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敏感株虫体的PCR产物不能被内切酶KpnⅠ切开,而伊维菌素耐药株虫体的PCR产物可被内切酶切开;酶切后统计数据显示,10条敏感虫株全部为敏感纯合子(BB);在所检测的20条伊维菌素耐药性虫株中,抗性纯合子(AA)6个(30%),杂合子(AB)13个(65%),敏感性纯合子(BB)1个(5%)。其中,AB基因型频率最大,为优势基因型,其次为AA型,BB型比例最低。抗性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其频率为62.5%,敏感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37.5%。同源性分析发现,具有抗性的糖蛋白基因hcpgp-1与敏感株的同源性较低,在80.2%~89.3%之间。且发现伊维菌素耐药株hcpgp-1基因序列中,有多处碱基发生了突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糖蛋白在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3.
以内蒙古地区骆驼盘尾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基于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的分子标记特点,进而为骆驼福斯盘尾丝虫传播媒介的研究奠定基础。在骆驼屠宰季节,进行骆驼福斯盘尾丝虫感染情况的检查,并分离虫体,提取DNA,用PCR方法扩增COⅠ基因,然后克隆和测序,并运用MEGA5.05和DNAStar7.1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骆驼福斯盘尾丝虫主要寄生于骆驼的项韧带间隙,骆驼的平均感染率为92.2%,其中阿拉善左旗骆驼感染率高达100%,最大感染强度为每峰骆驼23个结节。对福斯盘尾丝虫COⅠ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长689bp,与GenBank中公布的同属线虫其他种的COⅠ基因的同源性介于89.8%~93.8%之间。对内蒙古地区骆驼感染福斯盘尾丝虫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国内外首次对福斯盘尾丝虫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为该虫种的分子标记及传播媒介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