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经历了政治变革最初几年的阵痛及由此而引发的政局动荡、社会骚乱和经济衰退之后,随着政治民主化制度性安排的确立,特别是随着具有“民族性”和“非洲性”的多党民主政体的建立和巩固,非洲形势从整体上说逐步趋于好转,政治局势趋于稳定,民族矛盾得到缓解,社会秩序趋于平和,经济发展渐出低谷,国际地位有所回升。从趋势上看,政治民主化的正效应还将进一步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与非洲关系的新时期。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率先调整对非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加大对非工作力度,世纪之交适时启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强化对非工作的顶层设计及提升中非合作的战略层级等举措,使得中非关系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根据中非对彼此需求的变化,拓展和维护中非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非洲群体意识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意识或共同体意识在非洲传统道德伦理中始终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构成了宗教哲学的本质内涵.非洲人的群体意识或共同体意识反映在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诸多层面,其内涵可以用一统、和谐、互助、分享等加以概述.非洲人的群体意识还反映在赡养老人、抚育幼儿、婚姻习俗及日常生活方面,且体现在传统的伦理道德、艺术美学和司法制度中.它与自身所处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只要大家庭继续扮演着"保险公司"的社会角色,那么以大家庭、亲属关系和村社制度著称的传统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就不会真正瓦解;那么作为其观念形态的群体意识也依然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布莱登的宗教思想,确切地说,他关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非洲社会发展的论述,可以概括为贬斥基督教、褒扬伊斯兰教。其依据是基督教文明有悖于非洲传统,它侵蚀了非洲社会的肌体,亵渎了非洲文化,抑制了黑人个性的发展;而伊斯兰文明则适宜于非洲社会的发展,它增强了非洲社会的凝聚力,维系了非洲人的尊严,有益于非洲文化和黑人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堪称最早坚信非洲有确凿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近代黑人知识分子,也是最先在学术上揭示和论证非洲人对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作出过突出贡献的黑人知识分子。布莱登的思想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布莱登历史哲学的内涵由四部分内容构成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曾以古老的埃塞俄比亚人和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彪炳于世界历史;非洲参与了人类精神的发展,虽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但“北非是抚育了这些无助的婴儿的摇篮”;非洲不仅参与了“新大陆”的开发,也为“旧大陆”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非洲有辉煌的历史,且有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爱德华·布莱登关于种族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族问题是布莱登思想的主题。布莱登的种族学说主要由种族特性、种族平等、种族纯洁、种族互补等几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种族特性思想是布莱登种族理论的核心观点;种族平等思想是布莱登种族理论体系的基石;种族互补思想是建立在种族特性和种族平等观点基础上的;布莱登倡导维护黑人种族纯洁性,一方面是基于对黑人种族的自豪感,但更主要的是为了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种族特性及对种族混血后果的担心。  相似文献   
7.
北非动荡不仅对中东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的冲击,而且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局也构成潜在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由于确实存在诸多有可能引发动荡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撒哈拉以南非洲局部,即某些国家的政局动荡或许难免,但总体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即便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发生动乱,在性质上亦有别于北非国家,更不会像北非地区那样产生扩散效应,覆盖整个次区域,原因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民族结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特别是政治改革和政治治理等方面均与包括北非在内的中东阿拉伯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不失为非洲政局之常态。  相似文献   
8.
郑家馨(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顾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30年来,我国研究非洲史的学者,在研究基础上出版了好几部有关中非关系史和黑人文明的专著,填补了中国史学界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成绩显著.本世纪初以来,我应约写了几篇有关非洲大陆文明特色和中非文化交流史方面的文章,有几点小体会,现写出来与同行们交流并求教于专家:(1)在古代,中国与非洲大陆相隔万水千山,交通极其不便,几乎找不到公元前中国曾与非洲有直接接触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尽管多数学者大都认同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随着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速度的加快,将导致各国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日趋紧密;但是迄今为止,围绕着经济全球化概念的争论仍未有一个相对明确而统一的界说。就经济全球化的由来及其与经济国际化的关系而言,一些学者认为,全球化不过是用来代替经济活动进一步国际化的另一种说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的中非政治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崛起还有赖于对国际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非洲有着可资利用的政治、经济资源.冷战后,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角色并未变化.非洲是中国整个外交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利益至上应成为中国对非政策总原则.中国对非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有全局观念并注重整体性;应处理好连续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应有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