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血吸虫病免疫机理,并为此病研制出一种有效的虫苗,首先应该获得在免疫宿主体内攻击尾蚴消耗的知识,Smithers(1982)在其血吸虫病免疫接种的综述中指出,直到如今,关于免疫动物体内攻击血吸虫感染的消耗的确实部位尚不知晓。虽然在免疫小鼠体内血吸虫消耗的两个阶段的证据已被Smithers和Gammage(1980)令人赞许地研究出来了,但他们认识到,用他们的技术只能回收到活的虫体,对虫体死亡部位确无直接证据。为此,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血吸虫病地方性流行区内,耕牛常受感染。在中国曾发现有560000头耕牛受感染。而在某一地方性流行区(安徽省石马湖农场)曾以粪孵法查89头水牛,感染率为55.9%。由于耕牛在东方国家是经济上具有重要性的农畜,耕牛血吸虫病是急待防治控制的。再则,因为耕牛可作为人的日本血吸虫病的重要的贮蓄宿主,有效的控制牛血吸虫病,无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应用虫苗防制血吸虫病是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李书颖、徐锡藩于1969年首先提出的高剂量辐照童虫制成的致弱活苗,虽然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尚待研究,但看来是最有希望的虫苗。从1978年至1980年英国和苏丹的研究者在伦敦卫生和热带病学院的倡导下联合研究了应用辐照童虫免疫接种牛犊,使其抵抗牛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攻击,这项工作已在实验室和苏丹该病流行区自然感染的放牧区进行,减虫率和减卵率约为60%至70%,希望牛血吸虫病最终通过童虫苗的应用而在苏丹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