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革命性与科学性两种属性。从逻辑上说,这两种属性是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但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马克思、恩格斯就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探索过程:在早期,相对突出了革命性而弱化了科学性;在中期,相对强调了科学性而淡化了革命性;只是到了晚期,随着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提出,才在总体上实现了二者的均衡与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和工人阶级运动都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受此推动,恩格斯晚年思想较之以前也发生巨大变化。例如,认为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承认资本主义已变得文明化,劳资关系相互依存的一面逐渐增强;议会民主和选举制度等能够给工人阶级带来巨大利益;暴力革命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向社会主义过渡应主要采取和平方式。由...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自1 6世纪中叶以后就开始以帝国的形式存在。庞大的帝国和持久的大国地位给俄罗斯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和强烈的自豪感,然而也成了它发展的包袱。正是帝国之累,使其长期无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和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以至在世界发展进程中不断落伍,直至最终解体。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终于甩掉了帝国包袱,开始正确认知国家利益,国家的内政与外交都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致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包含着这样一个命题,即"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多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提出的俄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有四种代表性的说法,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说、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说、新型民主革命说和民粹派革命说,其中只有民粹派革命说大体上符合马克思的本意.澄清俄国革命的涵义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乃至世界革命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立国之日起,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行为模式就深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影响俄罗斯对外战略与行为模式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源自东正教的救世或曰使命意识,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西方化思潮与情结在19世纪以后也时隐时现.意识形态制约和影响对外政策给俄罗斯带来了严重后果.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开始确立国家利益观念,意识形态的影响渐趋消褪,作者认为这是俄罗斯对外战略观念的一次深刻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在学界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1877年写的《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被赋予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意义。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在对该信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准确之处。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其一,米海洛夫斯基究竟因何、如何误解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有关思想;其二,马克思在信中对被米海洛夫斯基误解了的问题究竟作了怎样的澄清;其三,马克思是否明确表示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其四,马克思是否明确作出了俄国应该避免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结论。本文严格遵循文本语境对所列问题展开探究,以深化对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尤其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人们习惯上认为列宁早年是主张在俄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这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列宁在登上俄国社会政治舞台之初的确发表过不少肯定资本主义积极作用的言论,但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不如说是为了在俄国更快地消灭资本主义。列宁就基本信念而言,是从根本上否定资本主义的。正因为如此,他才在发表肯定资本主义的言论仅仅过去20年、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仍然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就发动了旨在彻底阻断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二重性内涵.一方面,基于道德原则,它并不希望资本主义长期存在下去,而是主张通过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尽快推翻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从生产力原则出发,它又为无产阶级革命设置了限制条件,强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潜力耗尽以前,资本主义是不应当被消灭的.就发展脉络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在早期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较强烈,革命性的一面较强;而到后期,则逐渐承认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其进行改良的可能性,大大弱化了暴力革命的思想.列宁始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单一内涵的思想理论体系,一直强调它坚决否定资本主义的革命性的一面;着力挖掘的是马恩的早期思想,而对他们后来思想的发展变化,则基本上采取了淡化或回避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纵向否定、逻辑否定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传到俄国后,逐渐与俄国本土的反资本主义、反西方传统结合在了一起,虽然仍保留了原有的话语范式,但却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其最初的含义,变成了一种从源头上否定资本主义和从俄国的角度否定西方国家社会制度的理论,从而给俄国后来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苏共"超阶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内的问题,而是一个世俗的俄罗斯命题.苏共"超阶段"问题的实质不是苏共对苏联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定位不当,而是对苏联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角色定位不当.国家角色定位不当在俄罗斯有久远的历史,只不过自19世纪以来,这样一种倾向越来越多地在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