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逐渐接纳与单一寓意时期、广泛使用与两种寓意并存时期、反复调试与拒斥时期,在这三个阶段中"地缘政治"始终未能成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的高频词语和主流的战略性概念,而自2015年以后,"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开始被强烈拒斥。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首先是因为"地缘政治"这个概念歧义过多且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其次是因为"地缘政治"不符合外交话语上升为外交话语权的条件;再次是由于近期部分国家对中国的一些对外政策和行为感到疑惧,在外交话语中拒斥"地缘政治"能够增信释疑;最后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效用被各种新因素、新条件所削弱,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还能否适应当代与未来存在着较大的疑问。但是本文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在当代并未失效,只是其维度变得更广、内涵更加复杂,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对大国的决策层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此,中国在外交话语体系中拒斥"地缘政治"而高举"全球治理"大旗的同时,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周边大国对地缘政治问题的特别关切,另一方面,应坚持和完善本国即将形成的海权强国的地缘政治身份,积极引领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重要的全球治理和国家发展方案,它有两个主要对外目标,同时也面临着三大问题。为了促进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并克服其三大问题,借鉴国际关系对冲理论,本文认为中国还应打造一个具有稳定性与平衡性的周边三环外交体系。所谓的"环"即是战略关系圈,中国周边三环外交体系的第一环在大国层面,第二环在周边区域首强国家层面,第三环在周边战略支点国家层面。这三环根据对立统一和相反相成的对冲原理相互连接、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战略关系网,这个战略关系网就是中国周边三环外交体系,它是"一带一路"建设必要的补充与保障。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是指一些知识和观念通过扩散与积淀等机制作用于认识主体,使认识主体的内心产生与其相似或相符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内容和心理预期与偏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研究界出现了一些思维定势,包括"韬晦"论、"不结盟"论、"不当头"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论、"中美关系重中之重"论、"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论。这些思维定势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目标、实质与趋势。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就有了反思和讨论这些思维定势向何处去的必要。中国的外交政策研究界如何解读"二十八字方针"与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精神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如何解读"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之间的关系,将决定这些思维定势的生命力有多长。  相似文献   
4.
“间接路线”战略不仅是利德尔·哈特军事思想的鲜明标志,更是其精髓与集大成之作。哈特在“一战”中的惨痛经历和英译本《孙子兵法》对“间接路线”战略的产生影响重大,它有这四大特点:同时强调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意义、推崇机动性与突然性的结合、战略与大战略并重、具体方法与普遍理念共存。然而与我国的军事战略思想相比,“间接路线”战略也存在着两大缺陷,即对歼灭战和游击战的认识过于主观与片面。  相似文献   
5.
英俄中亚"大博弈"在持续时间、竞争烈度和过程的复杂曲折性上,都要远远超过这两个国家同一时期在亚洲其他区域的博弈。从1864年俄国对中亚河中地区大举展开征服战争,到1895年英俄签订划分帕米尔势力范围协定,这场博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博弈的开始(1864-1873年)、博弈的高潮(1874-1885年)和博弈的落幕(1886-1895年)。英俄中亚"大博弈"的实质,是作为海上霸权国的英国与作为欧亚大陆枢纽地带强国的俄罗斯,为竞逐亚洲霸权而展开的地缘政治斗争。它们在亚洲的权势对它们在欧洲的权势以及它们的全球地位和国运兴衰,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英俄两国既不乏明智之举,也实施了不少激进的政策,留给了后世大国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正在中亚地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而言,这些经验和教训更需要予以重视。反思历史,对照当代,中国在中亚事务上坚持既定政策的同时,还须对"国家威望"问题、"间接路线"问题与"帝国坟墓"问题保持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