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4年召开的有苏、美、英、法、中以及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的日内瓦会议,达成恢复印度支那各国和平、维护印支三国人民利益的《日内瓦协议》。日内瓦会议之所以取得成功,诚然是中、苏、越三国代表团紧密合作、共同斗争的结果。然而应当指出,中国对会议的成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关于这点,五十年代越南方面曾经给予充分的肯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在越南保胜地区建立了闻名中外的根据地。保胜根据地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可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这个根据地却令人惋惜地衰落了。那么,黑旗军保胜根据地究竟怎样建立起来?后来为何衰落下去?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外侨胞人数众多,集中于东南亚,遍布全世界,侨务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而重要的政策。新中国诞生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同时煽动华侨比较集中的东南亚国家掀起排华恶浪。华侨被迫害、被驱赶、生存遭到严重威胁。毛泽东的侨务方针政策就是这一国际背景下制定的,其实质在于:通过保护华侨正当权益。调动华侨和归侨、侨眷的积极性。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并以华侨为桥粱,增进侨居国(尤其东南亚国家)同我国的友好关系,反对美国的战争政策。保证世界和平。毛泽东的侨务方针政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护了华侨生存和发展,调动了华侨及归侨、侨眷参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既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争取了东南亚国家及其他一些国家,从而达到了反包围、反封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难民源源不断地从海陆两路外逃,据统计,至1985年2月止,已定居世界各国及暂住东南亚国家等待移居第三国的印支难民总数多达153万人(在出逃过程中还有数以万计的难民葬身海底)。1986年12月至1987年6月,东盟各国难民营的印支难民增加近万人。1987年头3月,有2500名以上越南船民抵亚洲国家海岸。同时,根据《有秩序离境方案》离开越南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1980年为4706人,至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本世纪二十年代末,越南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成立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以集合、组织和领导一切爱国和进步力量,已成为当时越南革命的迫切要求。当时越南国内虽然已有三个共产主义组织:印度支那共产党、安南共产党和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盟,然而它们彼此分立,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是我国东南一海之隔的近邻,全国由大小七千多个岛屿组成。很早以前,中菲关系就已开始。平等互利的贸易往来与和平友好的朝贡关系,组成了中菲两国友好关系史。在中菲友好往来的的漫长岁月里,中国沿海尤其是福建、广东部分人民逐渐移居菲律宾,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在开发和建设菲律宾、促进菲律宾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原系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活动于我国广东、广西边境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后被清军所迫,流亡越南,驻扎于中、越边界的保胜(今老街)一带。法国侵略越南后,越南政府屡次邀请黑旗军助越抗法。一八八三年五月十九日,黑旗军与李威利(又称李威吕、李维业)为统帅的法国侵略军在河内城西二里的纸桥发生激战,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大败法军,阵斩法军总指挥李威利及一批军官,歼灭五分之一法军,夺获大批洋枪、马匹、刀剑等战利品。黑旗军之所以取得纸桥之战的伟大胜利,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它实行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运用了正确的战术。  相似文献   
8.
东盟是海外华商经济实力最强、聚集人口最多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盟华商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桥梁和载体,引起世人的关注。再次发挥东盟华商的优势,规避CAFTA建设中的不利因素,促进CAFTA的稳健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越南当局及史学界接二连三地散布奇谈怪论,说什么1954年中国“出卖越南人民的民族利益,……迫使越南签订了日内瓦协定”(越《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文章:《中国领导人在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的背叛》),“在日内瓦会议上,……就一项有利于中国和法国,不利于越南人民、老挝人民和柬埔寨人民的解决办法达成协议”,“日内瓦解决办法阻拦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埔三国人民在抗法战争中取得完全的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后期以来,越南史学界为了适应河内当局的政治路线的需要,通过搞历史调查、纪念历史人物、编写历史剧本等多种形式,大肆歪曲中越关系史;通过《历史研究》、《文史地》、《人民报》和《人民军队报》等报刊连续不断地发表文章攻击中国,恶化中越关系,破坏中越人民的传统友谊。越南史学界在中越关系史方面的谰言不胜枚举。1980年以来,我国一些史学工作者已对部分奇谈怪论进行了批驳。为了方便读者了解越南史学界臆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