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对槟城、雪兰莪、马六甲、柔佛、砂拉越及吉隆坡的1241个饮食业中文招牌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它们有独特的典型基本结构,而且以"专名项+业名项+通名项"为主。文章也罗列了马来西亚饮食业中文招牌普遍运用的18种命名法,其中4种是此研究中新发现的。研究结果除了可起到填补空缺及留下及时记录的作用,也对从事饮食业的人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华人大规模地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也在当地传承了中华文化。处于马来西亚的复合型社会,华人在文化上保留了本族语言习俗,在生活上也和其他族群交往、相处、共事。经过几代人的时间,华人在各种场合长期接触当地的马来和印度文化,华人是否已经适应了当地文化?华人是否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奉行当地的风俗?这份报告以230名华人的问卷数据为依据,从处事作风、饮食、衣着和生活禁忌四个生活项目进行探析。研究发现,不论男女,在家庭、金钱、教育、宗教方面,华人对马来人和印度人的处事文化的适应是相当一般的,基本上以尊重为主,采取不干涉但也不实践的态度对待之。在饮食和衣着方面,华人比较能接受马来文化,但是不太接受印度文化,也无法完全接受他族文化,以他族饮食和服饰取代本身的饮食和服饰。在禁忌方面,华人对马来人和印度人的一些避讳并不完全接受,也不彻底抗拒。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文化适应的结果是产生了华人混合型文化。饮食文化的渗透比其他生活文化层面容易。马来文化和印度文化相比,华人更多接受马来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讲究"吃",海外华人也一样。在马来西亚,大多数华人的婚宴菜肴仍然以中式菜肴为主,菜名也延续中国菜名结构。在名称的结构和元素方面,婚宴菜名仍保留着传统方式,以1—5元素并排凑合,除了烹调动词外,其他多为名词。在寓意方面,婚宴菜名也顾及族群的文化和心理,极尽富贵吉利幸福之意。大部分菜名字数介于4—13字之间,以实指、虚指或实虚元素结合,非常多样化,体现了华人对菜肴婚宴语言的高度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