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金砖银行的成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各种力量深度整合。国际体系发展变化的动力,由发达国家的"一元驱动"转向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发力的"多元并驱"格局。以此为背景,金砖银行应运而生,它的建立是金砖国家在现有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格局中奉行"包容性竞争"理念的生动体现。"包容性竞争"追求新兴国家与守成国家的共同发展,推动不同理念、不同发展模式、不同道路、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的互动和协调,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包容性竞争"不否认相互之间利益的差异,但是更强调通过协商、妥协等方式和平地解决利益冲突与各种争端;它同时也适用于处理金砖国家之间关系。在金砖银行的筹建和将来的运行中,金砖国家之间也会有分歧,但是齐心合力办好金砖银行是金砖国家共同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3.
泰国和日本之间一直有着较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1987年双方隆重庆祝两国建交100周年,宣称双方“命运密不可分”,表示要加强各方面的合作。现在日本是泰国的首位进口国和第二位出口国,日本向泰国提供的官方开发援助累计额为2.32亿美元,占日本对亚洲国家提供的官方开发援助总额的15%,占第三位。日本对泰国的直接投资累计额为470.7亿铢(1985年),占泰国吸收外资总额的24%,居第一位。尤其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4.
霸权稳定论的理论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霸权稳定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新现实主义者的理论核心 ,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霸权稳定论不只是一种学术理论 ,而且是现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指导。冷战结束后 ,两霸相争的国际政治格局转变为一超多强。不少美国人认为世界是美国的单极世界 ,可以放手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霸权。因此 ,弄清霸权稳定论的来龙去脉对认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所谓美国单极霸权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一、霸权稳定论的理论结构霸权稳定论是由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P .Kindlleberger)首创 ,罗伯特·吉尔平 (Rob…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日关系进入了建交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尽管经济关系仍相对平稳,政治和安全关系却问题丛生,出现了所谓“政冷经热”的现象。中日之间归根到底在于两大问题:一是历史问题,二是台湾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方针。两国和两国人民都需要坚持对话、平等协商,需要以积极而冷静的姿态增进了解、解决分歧、深化合作,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从比较现实的途径来看,“减少相互误解”、“建立理性关系”、“创造共同利益和共同意识”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6.
樊勇明 《国际展望》2014,(4):100-116
全球治理格局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发达国家逐渐摆脱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经济增长停滞态势,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似乎正丧失世界经济增长领跑者的地位,不得不转向致力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发达国家对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由此而发生巨大变化,从过去的容忍或有限的欢迎,转变为如今的排斥和抵制,"金砖失色论"大行其道,金砖国家合作参与全球治理的空间受到明显的挤压。但金砖国家合作势头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金砖国家不仅在区域合作中展现了新的魅力,而且在国际政治中加强了政策协调和相互支持,为国际关系民主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今后的金砖国家合作将沿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着力推动相互间务实合作两个维度展开,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积极谋求经济增长、纠正相互间贸易不平衡;主动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朝"一体化大市场、多层次大流通、陆海空大联通、文化大交流"的目标迈进;发挥金砖国家智库理事会引领议题的作用,凝聚合作共识,筹组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开展人文大交流,培养金砖合作人才。  相似文献   
7.
对日本大国战略成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提出的大国战略已经在实践中陷于破产。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经济力量的误读和误用,与美国的单边结盟,国内政治的世袭体制以及根深蒂固的岛国心理。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公共产品与和谐世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人最强烈的信号是:美国真正是衰落了!靠美国人来提供全球性的公共产品,一是根本靠不住,二是私利性极重。罗伯特·吉尔平早就把话说得很清楚。美国之所以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提供以IMF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北约为核心的国际安全体系、以WTO为载体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及以世界银行为通道的国际援助体系,是为了维系体系内的稳定和寻求意识形态的认同。说穿了,本来就是美国人维持霸权的工具。冷战结束后出现的"一超多强"的国际态势使一部分人产生误解,把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9.
对外经贸摩擦贯穿于新兴国家融入国际体系的始终.贸易摩擦的轨迹都呈现出从产品到产业、从产业到汇率,再从汇率进入国家治理的体制与机制的共性.任何贸易摩擦的缓和或逐步解决,实际上都是对各自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国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日美摩擦还是中关摩擦都证明:虽然美国在贸易摩擦的处理过程中会一时占上风,取得丰厚的经济利益,但是,来源于美国的外部压力往往能化为新兴大国推进国内改革的动力.对外贸易摩擦往往起着引导和推动新兴大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之中,应对经贸摩擦的主体和主要推动力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培育出一大批能充当国家"经济脊梁"的企业是中国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0.
第三波全球化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勇明 《国际观察》2004,54(6):8-14
第三波全球化至少产生了四种经济效应 ,即减贫效应、边缘化效应、马太效应和社会倾销效应。一些主要发展中国家因采取了与全球化相协调的国内政策 ,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贫困问题有所缓解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第三波全球化中日益边缘化 ,人均GDP下降 ,成为全球化的牺牲品 ;全球化在发达国家产生“社会倾销”效应 ,这是发达国家反全球化运动的重要根源之一 ;全球化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马太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深化全球化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