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鉴于SPA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Fc段相结合,故可用一种酶标记物来检测不同种属动物血清中的各种抗体,而无需制备各自相应的标记物,因此酶联SPA的应用有利于ELISA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将酶联SPA应用于马传贫抗体检测的报道。我们先通过试验确证了酶联SPA与单独的马、驴血清抗体不能结合,但是它可以与结合了马传贫病毒抗原的抗体发生反应,这就为用酶联SPA检测马传贫抗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藉此,试图用酶联SPA代替常规ELISA中的第二抗体,建立检测马、驴血清中马传贫病毒抗体的SPA-ELISA间接法。此研究对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敏感性高,通用于马属动物的马传贫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葡萄球菌A蛋白(简称SPA)是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一种主要抗原成分,它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血清IgG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被结合的IgG本身并不丧失抗体活性,因而可作为一种抗IgG的广谱免疫学试剂。但一般认为马IgG不能同SPA反应。驴血清抗体能否与SPA起反应,尚未见有报道。我们采用酶联SPA的ELISA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了SPA对健康马、驴血清抗体和马传贫阳性马、驴血清抗体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马传贫(EIA)是威胁养马业的最严重的病毒病之一。自本世纪初,对这种传柒病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现在仍没有控制住。目前,除了简单常用的试验方法以外,研究者们正致力于研究一种能成功控制此病的疫苗。为了更好地明确和了解EIA的研究方向,已举行过几次讨论会。第1次是1983年6月在中国的哈尔滨举行的,第二次是同年7月18~21日作为美国兽医学会集会的一个分会而召开的,最近一次是1984年2月9日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全国性EIA防制计划和今后的方针。 在华盛顿EIA讨论会上,美国赛马协会邀请全国有关方面的知名科学家和研究者,以及各州的疫情监察人员,还有来自美国农业部和国家卫生研究所的代表及著名大学的有关研究者。主持会议的是新英格兰比较医学研究所所长、美国赛马协会会员罗伯特·塔什吉昂博士。在开场白里他就强调:EIA对公共养马业是一个长期的经济威胁,因为这种病所造成的损失是源于其传播。因此,为了保护健康马群,有几个州已经实行了联合管理以控制州与州之间马的流动。  相似文献   
4.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接种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的山羊血清中可测到OPPV抗体。抗体的最早检出时间是接毒后的第15d,且4只接毒山羊都呈阳性反应。检测结果表明,OPPV可在山羊体内诱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试验所用的ELISA除可用于OPPV通过山羊体的传代研究之外,还可应用于绵羊进行性肺炎(OPP)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将来源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强毒株第25代和第118代病毒的LTR,白细胞弱毒(EIAV-DLA)的LTR,以及TAR起始碱基和/或poly(A)附加位点发生突变的驴胎皮肤细胞弱毒(EIAV-FDD)的LTR分别克隆到pCAT3-Basic质粒中,获得了6个重组质粒pCAT-25、pCAT-118、pCAT-FD、pCAT-G219A、pCAT-A294C和pCAT-G219A-A294C。同时用pcDNA3.1(+)构建了EIAV反式激活蛋白(Tat)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TM7-D。将pcTM7-D分别与含有不同LTR的重组质粒共转染驴胎皮肤细胞,考察Tat对LTR启动子活性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皮肤细胞中Tat蛋白可以特异性增强来源于皮肤细胞弱毒疫苗株LTR的启动子活性,而对白细胞源的LTR无明显增强作用;TAR起始位点和poly(A)的单碱基突变和联合突变对Tat的反式激活作用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HBR毒株在体外传代过程中发生的毒力及遗传变异情况,采用第5、10和125代PRRSV-HBR株病毒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低代次(第5和第10代)病毒接种组可复制出以"高热综合征"为特点的症候群,第5代毒株感染组死亡率达40%(2/5),第10代感染组症状明显减轻且无死亡,第125代毒株感染组基本无临床症状。这3个代次的毒株感染组于感染后第3天检测病毒血症呈阳性,第7~14天到达高峰,第125代于第21天消失,较第5和10代毒株提前1周。病毒感染后抗原主要分布于脾、扁桃体、淋巴结等组织,第5和10代毒株感染组脏器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第125代毒株感染组仅见轻微病理损伤。对3个代次毒株的ORF5、ORF6和ORF7测序显示,仅在ORF5出现了3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即第29位:第5、第10代的缬氨酸到了第125代变为丙氨酸;第32位:第5、第125代的丝氨酸到了第10代变为甘氨酸;第196位:第5、第10代的谷氨酰胺到了第125代变为精氨酸。研究表明,低代次毒株能够完全复制出典型的"猪高热综合征",而高代次毒株无明显临床症状,证明该毒株经细胞传代后毒力下降。高代次毒株感染动物仍能够引起毒血症和持续感染的结果表明,高代次毒株仍具一定毒力,作为疫苗种毒需要进一步毒力弱化。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含2%或无血清的培养液在驴胎皮肤细胞上培养马传贫弱毒,用差速离心结合二次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收集的培养液中提纯了完整的具有感染活性的马传贫弱毒粒子。提纯的病毒经SDS-PAGE分析出现8条蛋白带,测得其分子量分别是24.5、29.5、43.6、52.5、66.0、100.0、120.0、140.0Kd;其中三种主要蛋白质分子量是24.5、52.5和66.0Kd。  相似文献   
8.
自Li,C.H.等1976年从骆驼的垂体组织中分离出吗啡样肽类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以来,β-Ep的生物化学及其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已成为神经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除垂体外,经研究证实,β-Ep也存在于脑内、肠道及其它一些组织的细胞中。它作为神经系统的调节因子,在疼痛、心血管及免疫等以及与应激有关的机体反应和功能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β-Ep的生化、镇痛、免疫研究及在针刺免疫中的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对25匹健康马在大椎穴、伏免穴,后海穴注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后用RIA法测试外周血中Ir-β-Ep(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其灵敏度为10pg,直线化标准曲线为Y=1.4x 4.2,Ir-β-Ep的含量与国外报道的其他动物的相似。提示:该方法可用于检测马体内Ir-β-Ep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