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境内动物及人类恶性肿瘤分布特点与分析张世珍,王兴亚王雯慧,李晓明,陈怀涛(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肿瘤的流行与分布,尤其是某些动物恶性肿瘤与人类某些恶性肿瘤分布的相关性一直是肿瘤医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开...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羊体培黄模拟试验及牛体人工培黄试验,探讨影响牛体内牛黄形成、增产的有关因素及牛体培黄的成黄机制。培黄羊胆汁部分理化性状及活性成分的动态检测发现,在整个实验期内变化趋势:胆汁pH、粘度升高,胆汁胆固醇含量升高,而胆酸含量降低。培黄牛肝胆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除部分动物肝组织表现为变性、轻度硬化而外,动物胆囊均存在程度不等的粘膜上皮变性、脱落,粘膜下腺体增生或程度不等的腺上皮变性、腺体毁坏,且其病变的性质、程度与牛黄液中菌株的毒力及成黄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适宜载体的植入是牛体人培牛黄技术中牛黄形成的基础;选用弱毒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造成胆囊卡他性炎症是牛黄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动物培黄期间,肝、胆系统的特征病理学改变是胆汁理化性状,成分含量改变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根据患牛有无临床症状这一特点,一般分为临床型(Clinical)和隐性型(Subclinical)两类。前者因有明显临床症状(局部或全身的),故易于确诊;后者因乳腺病损轻微,无或不显临床症状,主要是以乳汁体细胞数增多,并伴有乳汁组成和理化性状的潜在性异常变化为特征,这时乳汁因无肉眼变化,故临床上不易发现和确诊。然而这类乳房炎在整个乳房炎病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发病率往往高于临床型乳房炎三倍以上,同时又易于转化为临床型乳房炎。因此,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乳房炎的发展与播散,对隐性型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4.
微博、微博热及“微博问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亚 《群众》2011,(8):72-73
当下,微博很热。各大网站纷纷增添微博功能,政府机构、名人、官员等争先恐后开微博,微博成为现如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5.
文献报道,自然感染或人工感染住肉孢子虫的牛和绵羊,可引起胎儿流产,并在牛的流产胎儿体内发现有住肉孢子虫存在,但未见有关牦牛胎儿感染住肉孢子虫的报道。本文首次报道在牦牛胎儿体内发现的住肉孢子虫,进一步证实该虫体可经胎盘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某奶牛场三个队74头临床健康奶牛泌乳期乳汁(前乳)进行了细胞计数、pH、氯化物以及电导值的测定。282个乳区的前乳样品经加里福尼亚乳房炎试验(California Mastitis Test简称CMT),确定为乳房炎阴性(包括可疑反应)者204个乳区(占72.3%),乳房炎阳性乳区78个(占27.7%),并依据CMT反应等级标准确定为健康或乳房炎乳区。上述各项指标检查表明,健康(CMT阴性)乳区的乳汁细胞数为90000/毫升,pH为6.6,氯化物为0.19克/100毫升,电导值为0.41~0.42×10~4μs厘米。隐性型乳房炎(CMT阳性)乳区乳汁细胞数在515000/毫升以上,pH为6.70~7.02,氯化物为0.21~0.30克/100毫升,电导值为0.44~0.53 ×10~4μs/厘米。健康乳区与隐性型乳房炎乳区乳汁测定值比较结果差异显著。本文报道的意义在于为乳房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住肉孢子虫是一类具有严格二宿主特性的原生动物。它们在草食性中间宿主和肉食性终末宿主动物间交替寄生,构成生长发育循环圈。这类原虫种类繁多,仅Levrne(1986)综合报道的就有122种之多,各有其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马的住肉孢子虫分布十分广泛,但有关马住肉  相似文献   
8.
硒与动物自由基代谢内在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与动物自由基代谢内在关系的实验研究1)张世珍李建喜王兴亚齐志明李世平孟嘉仁王毓文(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朱瑗(甘肃省定西地区畜牧兽医站)近年来,随着对克山病及动物硒(Se)缺乏的病因学、发病学的不断认识,大多数研究工作证实,S...  相似文献   
9.
组织切片技术是兽医科学研究和兽医临床学观察组织生理、病理形态变化,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常由于某些人为因素,使切片质量不佳,甚至影响研究和诊断的结果。现就常见的人为现象及其原因和纠正的方法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丹平”,雄性,32岁,1977年从甘肃省文县捕获,送动物园饲养。据记录,捕捉时发生过休克,入园后检查发现有蛔虫感染,别无异状。通过几年的饲养观察表明其对园内生活基本适应。1981年底,因运输中断,贯常食用的主要食物箭竹一时短缺,代食以米粥、玉米面窝头、鸡蛋、牛奶等。嗣后发现食欲日渐减弱,食量日渐减少;临床表现间歇性腹泻,排便频繁(3~4次/日),偶而看到粪便内带黄色的粘液,初步诊断为消化不良合并胃肠炎症。患病期间曾投服痢特灵、土霉素、助消化药物并注射黄连素和青霉素等,均未见好转,而且精神更为抑郁,食欲日趋废绝,卧地不起,终于1982年元月5日上午倒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