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世界各主要宗教群体有着不同的生育率和青年人规模,再加上人们改变信仰,导致世界宗教概貌日新月异.在未来40年,基督徒仍将是最大的宗教群体,不过伊斯兰教人口的增长要快于其他主要宗教.如果保持当前的发展趋势,那么到2050年: (1)世界范围内穆斯林的数量将几近与基督徒的数量持平.  相似文献   
2.
在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关于英国与朝鲜拥有核武器数量对美国具有不同威胁的观点被不加细究地争相引用之后,人们普遍认同英美之间友好关系真如建构主义所言是因观念导致的认同以及因认同而建构的结果。然而,从英美两国由敌对到友好的发展历程来看,表现在英美之间更为亲善的关系并不是温特意义上某种观念建构的结果,而是实力变化、战略环境变化导致的寻求一致利益以应对更大的挑战者的结果。在需要"化敌为友"并开始这一转变的过程中,观念、文化、语言、血缘等因素只不过是政客们利用的工具,友好的观念也不过是两国间利益一致的结果和表现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3.
一、穆斯林人口有多少?他们所居何方? 穆斯林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宗教群体.穆斯林人口的增长和地区移民的涌入,再加上“伊斯兰国”及其他极端组织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实施的暴力所带来的持续冲击,将穆斯林和伊斯兰信仰置于许多国家政治争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一些国家对穆斯林的许多情况并未充分了解.由于国内穆斯林人口相对较少,大多数美国人声称自己对伊斯兰教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图1是根据近几年发表的皮尤研究报告汇编的有关宗教人口的一些重要情况.  相似文献   
4.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新开展的一项广泛调查,美国人口中基督徒所占比重在下降,而成年人中不属于任何有组织宗教的人口在上升.此外,宗教图景中出现的这些变化,影响着美国所有的地区以及众多的人口群体.基督徒尽管在美国各个年龄段中都有所减少,而青壮年中则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样的降势体现在白人、黑人和拉丁裔中,体现在大学毕业生以及仅有高中文凭的成年人中,也体现在男性和女性中.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得以大力推进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在研究平台建设、研究队伍和研究主题的多元化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方法论意识不足;学术独立性不强;理论创新乏力。而研究的进步体现在尽管有关创新的形式、理论名称及来源方面还存在着不同意见,但赞同"中国特色"和"中国学派"提法的学者还是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开始了理论创新的尝试。其实,赞同和否定中国学派提法的学者,他们之间的分歧在于存在与理论创新的形式、思想来源层面,而不在于创新本身。为了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的发展,亟需解答的问题是中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身份问题及对国际体系的认同问题。另外,理论有不同的层次,回答这一问题意义上的理论创新,代表的仅仅是某一层次的理论发展,并不能代表在其它层次上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一个歧见丛生、远未成型、前景未卜的话题。即便如此,对于其已经表现出来的具有较大影响的观念基础进行反思并不为时过早。通过从两个角度对"中国学派"背后所体现的观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学派"面临的观念困境在于:如果我们批判西方作为深层差异之外在表现成果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否会株连到该内核的其他优势方面?在主张中国观念价值的同时,如何避免其潜在的弊端与危害?在中国社会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只有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实现了文化、文明和思想层面的崛起及民族精神革新之后,才能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提供思想的活水源头。换言之,对理论的建构者而言,与其循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弊端而思考建构理论,不如立足于思考中国民众所面临的问题——关于如何塑造强大的积极的个体、如何保持民族持续的发展和进步,进而思考我们理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与国际关系理论相去稍远,但却能够保证理论应用的品质及其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7.
在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关于英国与朝鲜拥有核武器数量对美国具有不同威胁 的观点被不加细究地争相引用之后,人们普遍认同英美之间友好关系真如建构主义所言是因观念 导致的认同以及因认同而建构的结果。然而,从英美两国由敌对到友好的发展历程来看,表现在英 美之间更为亲善的关系并不是温特意义上某种观念建构的结果,而是实力变化、战略环境变化导致 的寻求一致利益以应对更大的挑战者的结果。在需要“化敌为友”并开始这一转变的过程中,观念、 文化、语言、血缘等因素只不过是政客们利用的工具,友好的观念也不过是两国间利益一致的结果 和表现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