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92年7月,黑龙江省某肉禽公司饲养的AA雏鸡86000只,发育迟 缓,陆续发生死亡。经调查,育雏期鸡盲肠肝炎的发病率14.3%(隔离数)、发病致死率79.2%(剖检数)。育成期鸡盲肠肝炎的发病率17.5%(隔离数),发病致死率47.9%(剖检数)。自然耐过的病鸡发育极为缓慢,形似“僵鸡”,占9.6%(屠宰数)。  相似文献   
2.
(一)病情介绍 1991年3~4月,黑龙江省某国营农场种鸡场饲养的8500只24~29周龄AA父母代种鸡产卵率自5%逐渐上升至50%,受精率85%,与美国AA种鸡公司的标准生产曲线基本相符。5~7月,30~40周龄系产卵高峰期,但产卵率仅57%,并陆续生产出畸形血卵。整个病程85天,陆续淘汰病鸡5525只,占65%,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3.
(一)病情介绍 1989年9月1日至19日,我场3名养鸡专业户饲养的8日龄6000只罗曼雏鸡连续爆发以阵发性头颈震颤,运动共济失调、肢体麻痹、轻度瘫痪,抽搐性死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程19天,累计发病838只,发病率13.97%,死亡634只,死亡率10.57%。(二)临床症状 病雏营养良好,羽毛光滑、明亮,精神一般,行走蹒跚、步态不稳、阵发性共济失调,或以双翅着地保持平衡,或蹲伏在地、低头沉睡,或仰面斜向一侧头颈轻微颤抖。症状持续3~5分钟后消失,病雏则能自动饮食,尔后又重  相似文献   
4.
鸭瘟研究     
此起鸭瘟属国内外罕见。特征性病变:肝脏弥漫性坏死灶。食道粘膜 溃疡、糜烂、结痂、疹性炎变。食道与腺胃交界处粘膜溃疡、糜烂、结痂、疹性 炎变。腺胃粘膜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溃疡、疹性炎变。空肠、回 肠“环状带”粘膜弥漫性出血。泄殖腔粘膜弥漫性出血。腔上囊萎缩或肿胀、出血。组织特征性病变:脑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包涵体,浦金野氏细胞核萎缩、变性。脊髓灰质中央髓液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包涵体。胸腺微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核内包涵体。肝细胞核内包涵体,胆小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脾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核内包涵体。肾小球细胞核内包涵体。腔上囊粘膜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核内包涵体。胰腺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腺细胞核内包涵体。食道、食道与腺胃交界处、腺胃、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空肠、回肠、泄殖腔粘膜上皮细胞、腺细胞核内包涵体。细菌学检验结果阴性。血清学检验结果新城疫(ND)、传染性腔上囊炎(IBD)阴性。病料感染10日龄鸭胚,146小时胎儿全部死亡,皮肤出血,肝特征性坏死灶,尿囊液血凝试验(HA)结果阴性。尿囊液攻击育成鸭,试验鸭全部死亡,病变典型。  相似文献   
5.
以CH10×100倍镜检单纯性败血性霉形体病(MG)雏鸡的腔上囊组织,观察到柱状细胞、杯状细胞萎缩、网状细胞坏死、出现空斑痕,淋巴滤泡坏死、异型细胞浸润,淋巴细胞轮廓模糊、核溶解。由此证明腔上囊不单纯是传染性腔上囊炎病毒(IBDV)侵害的靶器官,也是MG侵害的靶器官。由于早期感染MG、IBDV损伤了腔上囊组织,分泌激素功能降低,应答免疫效应微弱,造成肉仔鸡新城疫(ND)抗体参差不齐,诱发新城疫的问题在现地养鸡场已经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6.
鹅瘟的研究     
从10日龄鹅胚自62日龄急剧下痢的病死鹅脑、心、肝、脾、肾、腔上囊、空肠内容物中分离出鹅瘟病毒(细小病毒)。病死鹅肝细胞核丝状分裂、变性,核内嗜碱性包涵体;心肌细胞核内嗜酸性(嗜伊红)包涵体;腺胃腺细胞变性、脱落、核内嗜伊红包涵体;胰 腺 腺 细胞变性、脱落、核内嗜伊红包涵体;淋巴细胞变性、脱落、核内嗜碱性包涵体,腔上囊内纵平滑肌纤维、外环平滑肌纤维细胞核嗜碱性包涵体;空肠内形成干酪样凝固栓子,肠腺细胞核内嗜伊红包涵体。该株鹅瘟病毒在本地鹅胚中适应性强、繁殖稳定、致死鹅胚迅速、胎儿病变典型。经标准抗小鹅瘟高免卵黄处理后失去感染力。用感染的鹅胚尿囊液攻击60日龄鹅,试验鹅全部下痢急性死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