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超声仪诊断家畜疾病,目前国内报道尚少。我们于1983年初在陕西西乡沙河兽医站,利用A型超声诊断仪对20例栎树叶中毒浆膜腔积液病牛进行了诊断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使用仪器及探测条件: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CS—3型超声诊断仪。频率2.5兆赫,扫掠时间与显示比例1:1。探测中根据需要调节旋钮。  相似文献   
2.
纤维蛋白连接素(Fibronectin简称Fn)是动物体内的一簇高分子糖蛋白。其分布于血浆、体液、多种细胞表面、结缔组织以及基底膜中,是器官基质的一种主要非胶质成分。目前认为:Fn具有维持细胞与细胞,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正常形态以及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就临床意义而论,Fn对细菌感染、肿瘤、手术、创伤、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在诊断方面,它的含量水平降低或提高,对病程的发展与转归具有预测意义。由于Fn与生理、病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近几年国外学者再次对它进行了研究,以便在临床上,根据Fn的变化,对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活动程度及治疗等效果作出判断。本试验应用改良的Gelatin—Sepharose 4B亲合层析方法提纯了马血浆Fn,制备了单价特异免疫抗马Fn血清。  相似文献   
3.
在大家畜中毒、急性肾衰、休克的救治与研究过程中,欲想进行血液交叉循环、就是通过健康马和病马建立起血管桥,使健康马和病马血液进行交叉循环,以借健康马的良好的内脏器官功能排出病马体内有毒产物,来改善病马急性肾衰、中毒、休克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病马的目的。我们曾为8匹马和2头驴建立起血管桥,并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血液交叉循环实验,有两例血管桥保留了12天,为血液交叉透析实验创造了条件,其方法是可行的,现将血管搭桥术和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法(简称“腹透”)最应用腹膜的弥散和超滤作用,在人医上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的治疗价值,但在兽医临床中至今尚未见这方面的研究或应用报道。为探讨腹透对家畜有关疾病的疗效,我们在抢救11例牛栎树叶中毒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建立了一整套腹透方法并进行了较系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研究马血液交叉透析的方法中,首要是涉及到选择好透析马的问题。在目前马属动物的标准血型尚未定论的情况下,我们应用交叉配血的方法选择了4对马、1对驴进行了交叉透析试验,并对30匹军马进行了交叉配血的检验。现将方法、判定标准以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上利用碳来治病早有记载。国外于20世纪初曾有人试图用碳来净化血液,但因为碳在吸附有毒物质的同时,吸附血小板、白细胞,而且碳本身亦释放出有毒物质,脱落微粒,所以未能过渡到临床上使用。1956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T.M.Schang教授提出人工细胞学说,利用微囊技术基本解决了以上问题。从而引起了国内外一些医学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国内有的医院在某些药物中毒的急救治疗中使用了碳肾解毒方法,并收到满意效果。在兽医  相似文献   
7.
生物磁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边缘学科。在我国古代就有磁石治疗人畜疾病的记载,但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它,使其应用范围扩大到今天这样大的程度,还是较近之事。磁处理水的广泛应用与研究,是生物磁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水经过磁场处理后,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某些参数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从而具有特殊的生物效应。畜牧兽医界学者,利用此种效应于疾病防治和牧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但由于对其机理研究跟不上,以及应用上缺乏规律性的经验等,目前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8.
犊牛腹泻是一种以腹泻、下痢为特征的综合性疾病。由于本病的病因繁多,缺乏针对性防治措施,用抗生素治疗比较普遍,所以对某些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现象不时出现,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犊牛死亡率上升,给奶牛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与北京中医学院、豆各庄奶牛场协作,试用中药止泻散对本病进行治疗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本试验观察的100例犊牛腹泻是北京双桥农场豆各庄奶牛场自然发病病例。这些新生犊牛发生腹泻的时间多在出生后3~8天(少部分在生后2~3天或15~20天),平均6.9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