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铧尖地区莱姆病调查张晓鹏,王大虎,粟多寿,罗远琼(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730020)莱姆病是一种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世界上己有20多个国家报道有本病存在。我国自1985年在东北林区首先确定了莱姆病疫源地后,在新疆、吉林、内蒙等地也报道了本病...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访问和体检的350人中,发现莱姆病典型患者13例; 检查人血清279人份,检出抗体阳性率11.11%;检查牦牛血清99头份,检 出抗体阳性率70.71%;调查动物及鸟类80余种,其中以旱獭、野兔和鼠 类占居优势;调查吸血昆虫五类,其中以蜱和虻类占居优势;景观为山地,其中以干旱草原、草甸草原、灌丛草原和森林草原四类生境为主;从四类生境采集不同类型样本108组作了接种培养,仅从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体内分离出伯氏螺旋体。基于上述,该地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甘肃祁连山北麓森林革蜱体内分离出伯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森林革蜱寄生宿主牦牛;从样地采集的不同类型样本108组接种培养分离,分离出一株伯氏螺旋体,用多克隆和单克隆鉴别试验及扫描电镜观察。伯氏螺旋体,疏螺旋7~10枚,两端渐细的狭长型菌,直径0.2~0.4μm,长度15~30μm,螺距2~2.4μm,每端7~15根鞭毛;G菌,吉姆隆染色阳性;暗视野镜下可见菌体扭屈、翻转卷曲、前移后退等独特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农科院兰州兽研所提供的间接血凝诊断液和试验方法,对我区驻陕甘宁青四省区28个单位共4340份人畜(禽)血清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检出阳性283份,阳性检出率为6.52%。其中检测人血清973份,检出阳性38份占3.91%;检测猪血清916份,检出阳性240份占26.20%,检测马(骡)血清1108份,检出阳性1份占0.09%;检测牛血清570份,检出阳性2份占0.35%,检测羊血清647份,检出阳性1份占0.15%;检测兔血清81份,检出阳性1份占1.23%;检测犬血清11份、鸡血清34份,均未检出阳性。  相似文献   
5.
本调查采用吉林省兽医科学研究所提供的猪囊虫病ELISA检测方法及诊断液,于1987年10月对我区驻陕甘宁青四省(区)部队的17个单位的猪群血清共608份进行了猪囊虫抗体血清学检测,检出阳性42份,阳性检出率为6.91%。17个受检单位的猪群血清有10单位检出猪囊虫抗体,其中,以驻陕西陇县某部为最高,达26.09%,青海玉树分区检出率最低(2.38%),经统计学处理,相差非常显著。按受检单位驻地分省(区)统计结果:陕西检出率为9.52%;甘肃检出率为6.81%;宁夏为5.63%;青海为7.26%,分省统计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相差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1991年5~12月,在甘肃省肃南县从不同生态环境下放牧的牦牛群采血清99份,用ELISA检测莱姆病流行情况,其中采自草甸草原牦牛群血清58份,检出阳性血清38份,阳性率为65.52%;采自灌丛草原牦牛群血清41份,检出阳性32份,阳性率为78.05%。总阳性率达70.71%(70/9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