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个题目有些怪,似乎是.理论就是理论,理论家是使用理论"祛邪扶正"、开辟通往真理之路的人.二者是武器与战士的关系,应当如此.可如今有一些"理论家"偏偏不如此,他们不爱他们经常使唤的理论,甚至也不大相信这理论;他们还隔三差五地轮换使用别的理论,而那些理论又和他们经常使用的理论相矛盾甚至水火不容,让人闹不清这位理论家究竟是哪路的神仙,是铁拐李还是抡板斧的李逵.理论与理论家分了家,于是,理论家成了用理论变戏法的魔术家.这现象也许早已有之,不过于今更烈罢了,谁让咱们的"理论家"如今多起来了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为什么会在近代滞后,这是每一个关心祖国前途的人都想弄清的问题。有些人把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文化,而且自认为是找到了核心。他们认为中华文明从始至今都是保守封闭的,要想在新的世纪站住脚跟,和西方人一样“吃香的喝辣的”,就必须彻底改造中华文明,或者全盘西化。我以为,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害的。在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华文明是一个中心,即黄河文明(中原文明),其它地域或支系的文明都是这文明的蔓延,犹如一个太阳,阳光向四方辐射。这是学术上的一种相当长而稳固的观点。但它却被这些人拣来做为彻…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全世界的侦探推理作家是最能谈到一起的,怎么样用我们的笔来消灭全世界最丑恶、最伪善、最虚假的东西,这个文学样式是世界上最易沟通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妻的三叔住在台北,是位矍铄、爽朗的老军人。他已经三次到北京了,游兴极高,登长城、爬西山,春来踏青,秋至赏菊,那精气神儿比我还足。每次同他告别,他都依依地说:“这里更象家!”然后热情地邀我们“到台湾去看看!”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艺立法的议论,近来又日见高涨;对于文艺现状的评论也屡屡见诸报章。但是,不知为什么,议论归议论,实践归实践,种种被批评的现象依旧我行我素地前行,实在令人深思。毫无疑问,近些年来,文艺创作确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开列一长串新人新作的名单,以及“老”人佳作的“排行榜”为成绩作出切实的注脚。然而,也正有令人忧虑的隐患和明患在悄悄或大张旗鼓地进行。盗版、伪作。抄袭、贩黄、粗制滥作等尽人皆知,漫天要价、伪唱假演、临阵逃逸,乃至吸毒、堕落等等,也是“演艺圈”内怵目的事实。通常的议论,是把这一切归咎为商…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株晚生的野草,秋天里才吐出第一片新芽。但我有块丰饶的沃土,这就是北京。不管我欢乐还是痛苦,北京总能给我以希望和沉思。这片土地里所含蕴的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的沉积,以及在这沉积层上生长出的多姿多采的生活之花,就是我创作的源泉。我喜欢北京人特有的心态。他们无论干什么,都表现得从容,好象心里有十成的把握。他们脚底下有牢靠的根  相似文献   
7.
让民族优秀的道德烛照未来新的世纪正一步步走来,我们简直可以闻到它的气息了。毫无疑问,我们的民族将以崭新的面貌跨入新世纪。支撑我们度过数千年岁月的璀灿文化,将成为时代的民族魂。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其主体的汉文化是在融合、吸收、消纳了许多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前些天一位“京味儿作家”很感慨地说,京味作品不大时兴了,在许多地方不大受欢迎,这是实情。其实,老舍先生当年也遇到过这问题,老舍先生早年的作品曾经写了不少地道的北京话,北京以外的、特别是江南的读者读起来就有些不大明白。他举例说,描写一个人从椅子上滑下来,他写成“出溜儿”下来,生动而且极具京味儿。可外地人不懂,他们不明白一个人怎样从椅子上“出”而又“溜”,结果,这生动与地方特色反而将一批读者拒之门外。毫无疑问,北京话是北京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一个会说北京话的人,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北京文化的专家,或许他连…  相似文献   
9.
豁然开朗     
正再读伯翱先生的钓鱼散文,陶渊明的不朽名篇《桃花源记》里的一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突然窜上我的心头,一时分辨不出这是我的省悟,还是伯翱文章如醇酒的韵味带来的感受。总之,这些我已经读过的没有一点矫情和夸张的质朴的文章,给了我一种新的感觉。就好像那进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一样,"豁然开朗"。此"豁然开朗"的感觉,究竟都包含了些什么?细细想来,得到如下几条:第一,我第一次读这些文章的"发现的欣喜",是  相似文献   
10.
1895年12月28日,当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位于地下室的咖啡馆里放映他们拍摄制作的短片时,他们一定不会想到,一门新的艺术正从他们手里诞生,更不会想到这门艺术日后会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在电影艺术诞生之前,人类已经有了六种古典艺术。这就是:恃(包括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因此,电影又称作第七艺术。前六种艺术,谁也无法确切地悦出它们的诞生日,但可以肖定地说,在人类的原始时期它们已经开始孕育。只有电影是大生一的产物,与电、光、声技术密切结合。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生产形态以后的产物。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