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Co-ntagious Ecthyma,CE)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除羊易感外,鹿、麝牛、驼、牧犬也感染发病,而且人也感染。我国部分省区有CE爆发和流行的报道。由于该病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本病的诊断与免疫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CE病毒具有高度嗜上皮性 CE病毒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具有高度的嗜上皮性,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和上皮感染,主要感染幼羔,病毒的入侵途径主要是嘴唇、足端、生殖器的皮肤和粘膜。幼羔皮肤娇嫩,容易擦伤,皮肤的损伤及出牙均造成病毒易吸附于这些部位的上皮细胞中,病毒在这些地方的上皮中繁殖,引起增生、变性(空泡化),膨大性变性,产生胞浆内包涵体和液化,从  相似文献   
2.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orf”),俗称“羊口疮”,是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羔羊口腔,以口腔粘膜出现红肿、水泡、溃烂为其特征。该病的传染性很强,发病率高达100%,致死率一般约为1%,如果继发肺炎和肠炎可引起大批羊死亡。我省羊传染性脓疱皮炎长期普遍流行,而以肃南、天祝、永昌等县尤其严重,随着家畜烈性传染病的消灭或控制,目前本病成了危害养羊业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疾病。就全国而言,本病流行的范围也很广,如青海、宁夏、新疆、内蒙、西藏等省(区)均有流行,造  相似文献   
3.
对分离到的9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和5株福氏志贺氏菌进行药敏试验、质粒提取和电泳分析,各菌株均分离出2~4条质粒带。将含有3.27×104,3.01×104和6.01×104bp的质粒转化给大肠埃希氏菌HB101,使HB101获得了相应菌株的部分耐药性,用转化有3.27×104bp的HB101注射小白鼠,15d后用相应的原始鼠伤寒沙门氏菌强毒株攻击,结果使小白鼠获得了保护;用含有3.27×104bp质粒的HB101灌服免疫豚鼠,15d后用相应的强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攻击,结果免疫豚鼠获得保护,对照鼠死亡。说明3.27×104bp的质粒中携带有原始鼠伤寒菌的保护性抗原基因。菌株间质粒电泳图谱和转化菌株的耐药试验表明,菌株的不同耐药性基因由不同分子质量的质粒所携带,不同菌株中携带质粒的数量和大小不同,在临床上表现为菌株间的耐药性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