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外交、防务、经贸和地区事务上的合作都呈现出稳步推进的态势。"特朗普冲击"无疑是推动日澳加快合作步伐的重要外在因素,但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具有稳定的内在驱动力,集中体现为促进经济互补的需要、防范地区权力转移的潜在风险、延续对其有利的区域秩序以及实现各自所重视的政治目标。然而,由于两国在深化安全合作关系上面临着诸如国内政治博弈、对"中国威胁"的认知差异,以及稳定对华关系的不同诉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掣肘,日澳在短期内实现军事同盟化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积极炮制“中国债务陷阱外交论”,但相关指控事实上并不成立,因为中国投资不仅满足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而且能够通过中国基建企业“走出去”提供基建经验,其注重长期经济利益,目的是在推动当地发展的同时实现双赢。况且,中国并非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唯一或最大的债权国。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内因是其内部经济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外部核心影响因素是以美元流动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美国金融霸权。中国应坚持将“一带一路”倡议塑造为新一轮的开放政策,以服务于“共同发展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gained fruitful achievements in investment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ooperation with countries along the proposed Belt and Road routes.At the same time,the West has begun to attack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with fallacies,of which“China’s debt-trap diplomacy”is a typical example.By putting the blame for the debt crisis of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on China,it tarnishes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creates obstacles for the BRI.Therefore,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the“China’s debttrap diplomacy”narrative,to refute its erroneous nature and reveal the real root causes of the current debt crisis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4.
2008年马英九携带高额票数登上“总统”宝座,同时1月初国民党在立法院所取得的压倒性胜利使得马英九在处理对内与对外事务上更具有话语权,然而尽管如此.马英九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毫无疑问会受到内部与外部结构因素的制约,而认识这些结构性的制约因素对于认识两岸之间的后续政治发展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5.
2008年马英九携带高额票数登上总统宝座,同时1月初国民党在立法院所取得的压倒性胜利使得马英九在处理对内与对外事务上更具有话语权,然而尽管如此,马英九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毫无疑问会受到内部与外部结构因素的制约,而认识这些结构性的制约因素对于认识两岸之间的后续政治发展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是"印太"概念的主要倡议者,是较早将"印太"地区正式纳入官方安全利益关切的国家。将澳大利亚与印度或印度洋联结是澳大利亚"印太"战略观一以贯之的主线。中印的共同崛起、美国"重返亚洲"以及"中等强国"抱负是澳大利亚重视"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因素。印度经济的崛起、印度洋重要性上升及其衍生出的北澳大开发需要是澳大利亚直接关注"印太"地区的地缘经济因素。此外,相对于"亚太"而言,"印太"的叙述框架更有利于澳大利亚缓解身份认同焦虑。文章指出,澳大利亚内部对"印太"的战略内涵及其重要性的认知并不完全一致:"亚太第一派"基本否定"印太"作为澳大利亚新的战略地理空间;"印太最小主义派"强调利用印度制衡中国,维护"印太"均势;"印太最大主义派"强调中美日印的大国协调和共治;"印太功能主义派"强调减少能源和海洋安全联结产生的战略对抗,追求"印太海洋共治"。目前特恩布尔政府的"印太"战略思路倾向于"印太最小主义派"。探讨澳大利亚"印太"战略观的演变有助于中方更好地理解澳大利亚的利益诉求和战略走向,更加准确地把握和调整"印太"时代的中澳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