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经国内外长期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都确认,人(动物)的经穴具有相对低电阻的特性,并且这种低电阻电学特性的变化与相应内脏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内脏的病变,并已用于针灸的临床诊断治疗,我们使用自己组装的经穴探测仪,在实验室条件下,对18只绵羊作了部分相关经穴电阻变化与子宫机能状态的关系的初步观察,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和家畜处在一个千变万化的客观环境之中,为适应这种变化,机体内部各系统形态功能须求与外界的统一,这统一性在经穴皮肤电学特性上可表现为时变性、非线性、频率特性、相对性、个体差异性。低阻点的显色反应也是受这些变化规律的影响。实验证明,影响经穴低阻点显色反应的因素甚多:电流强度和电流作用的时间,被毛的不同预处理方法、电荷在探查(穴位)电极上的密度大小,动物品种,营养状况及环境气温等。认识这些易变因素,控制某些条件,能使我们有可能揭示经穴这个谜。  相似文献   
3.
采用苯基柱电化学检测法直接测定兔血浆单胺递质及其相关化合物去甲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优化了色谱条件,流动相为20 mmol柠檬酸三钠(pH 4.50)-甲醇(955);柱温为25℃,该方法稳定可靠、简单易行,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经穴皮肤阻抗的研究,是人和家畜经穴部位特异的电学特性研究的内容之一,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开展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并将其用于临床实践,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国学者Rosenbl att(1982)发现,当心率发生改变时,心经穴位的导电量亦随之出现相应的改变。据此,他们可以根据神门穴皮肤导电量的情况,判断出心率的增加或减少。Oleson等(1980)实验发现大多数患者耳廓上“反应性”穴位的出现(电流大于50微安)与病人主诉的躯体疼痛部位相一致,而“非反应性”穴位(电流小于50微安)也与患者主诉的无疼部位相一致。在国内,近年已有不少单位开展了应用经穴电学特性进行疾病诊断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其中解放军北京304医院的盖国才等,1971年就将“穴位诊断法”用于临床,他们先  相似文献   
5.
在我所1973年发表的岩池穴组电针麻醉技术的基础上,近年来又进一步开展了穴组筛选试验,产生了新的岩池穴组,马、牛各由四个穴位组成,均以岩池为主穴,并采用新的DM—A定量针麻仪。经过临床试用,认为这一岩池穴组的麻醉效果较前有所提高。钾离子测痛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动物在针麻中,疼痛敏感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痛阈值提高1.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