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从中国内地涌入香港的越南非法入境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支难民危机时期,香港不仅要给予大量涌入的越南难民和船民以临时庇护,还须面对已经得到中国内地永久安置后进入的近2.4万名越南非法入境者的问题.本文对从中国内地涌入香港的越南非法入境者问题作了系统梳理,并对这一问题的缘起作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海内外学者多集中于从学理性和功能性两方面对华商网络展开研究,涌现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因学者学科专业背景、研究视角的不同,绝大多数研究缺乏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和考察,因而相互之间的可比性、认同性较小。如何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摆脱其局限性,加强学科之间的互动。对话从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探析华商网络,必将有助于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台湾民进党侨务政策的调整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政党轮替后。当权的民进党把台独意识融入其侨务政策中,使侨务政策在内容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此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某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既往的跨国移民研究中,较少有学者关注到"跨国"带给移民的困扰及问题。本文以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海外华商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南非约翰内斯堡、义乌及青田三地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之基础上,从生活"两重天"、家庭碎片化、隔洋难尽孝三方面尝试勾勒出因跨国而带给他们的无奈,以期为既有的跨国移民研究增添另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5.
1979年日内瓦国际印支难民会议上,英国代表香港承诺作为印支难民的"第一收容港",给予出逃的印支难民以临时的庇护,等待西方国家的再安置。港英政府不折不扣地将这一政策执行了近20年。直到特区政府成立后,才于1998年1月正式取消这一政策。造成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滞留香港多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有英国及港英政府方面的原因。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带给香港的最大启示是怎样在人道主义与内部利益冲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早期青田华侨华人开辟了一条以青田石雕贸易为起点的独特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为后来大量亲友走出去开辟了生存之路和移民网络。在此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田华侨华人从事起"中国制造"的出口贸易,后来又涉足移居国商品的进口贸易,"丝绸之路"有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为祖籍国与移居国的经贸交流作出了独特贡献。然而,这一群体目前的盈利模式仍然存在局限性,亟待转型。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在台湾的重新执政,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也开创了两岸间侨务上的交流和融合。推进"聚同化异",要讲究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两岸率先从文化议题入手,从弘扬中华文化方面进行合作以推动侨界的"聚同化异",有助于促进侨界关系乃至两岸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往学术界对于海外华商的研究多集中于东南亚华商,而较少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从大陆出国,在海外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华商。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海外华商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国的第一代新移民,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居多,来源地较为广泛。他们因在跨国贸易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经济实力差距非常大,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向:他们既不乏实力雄厚的大批发商,也有很多从事零售生意。这些华商深深扎根于移居国及其他国家,但又维持着与中国的多重联系,持续的、经常性的跨界交往成为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执政五十年“侨务”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49至2000年国民党统治台湾的50年间,历经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三任领导人主政,其“侨务”政策的演变也大致可以分为蒋介石时期的“反共复国”“侨务”政策、蒋经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侨务”政策及李登辉时期的“台湾意识”形态化“侨务”政策三个阶段。李登辉时期的“侨务”政策既有对两蒋时期“侨务”政策的延续,同时更显现了“台独意识”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