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克林顿宣誓就职之初,华人政界人士曾寄予厚望,希望有更多的华人进入美国政府决策机构,甚至有人断言,至少有一两位华人副部长出现。可是,实际结果却差强人意,在白宫任职的华人还是屈指可数,并且大多是副职和助理之类。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的百货商店,超级市场“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越来越多了。中低档百货连锁店,廉价商场、新移民和中下层移民聚居地区以及各地华埠,中国商品到处可见。尤其是成衣、鞋帽、玩具、皮革制品、家具电器以及其他日用百货,更是比比皆是。有人调侃地说,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都离不开中国商品,此话虽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美国玩具制造商协会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对美  相似文献   
3.
麦子 《新青年》2006,(7):34
读过一篇很美的短文<钓鲈鱼>,写的是:那年,我刚满11岁,同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月光下,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大家伙上钩了,我同鱼较量了半天,最终把它拉了上来.好大的鱼!而且还是条鲈鱼.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对我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的.""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了."我哭泣着大声争辩道.四周静悄悄的,月光下不见有其他人和船的影子.父亲不容争辩.我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大鲈鱼一会儿便不见了.我绝望地想,也许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鲈鱼了……  相似文献   
4.
五六月的大学校园,因为毕业在即,弥漫着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气息。而我这时跳舞都快跳疯了,起因是因为和康的相遇。那天康本是我的女友玉的舞伴,见了我,突然向我伸出手,说:“可以请你跳一曲吗?“我身不由己地跟着他走。舞池中人如潮涌,而我只受他的牵引,像一片海藻随波遂流,不辨东南西北,甚至也不在意玉在角落里醋意的眼。很快我毕业了,而康仍在学校读书。他所留给我的只是一段一段的旋律,交叉的舞步,相视一笑时  相似文献   
5.
笔者移居香港16年,看到香港人在这个资本主义环境里,热衷创业营商,酷爱炒楼炒股,对商界强人,唯有尊敬,唯有仰视,既不仇商,更不仇富。一辆价值数百万港元的跑车,停放在香港最贫穷的天水围或屯门区域的路边,大半天后回来取车,名贵轿车被人因嫉妒而刮花、喷漆的几率,肯定比欧美城市低很多。  相似文献   
6.
为期五天的2000年世界艺术博览会于3月13日在纽约贾维茨中心落下帷暮。这次博览会共有来自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艺术家参展。展示的艺术品以绘画为主,也有雕刻、摄影、塑像、蜡像、金属工艺、玻璃工艺、手工编织等,品种繁多,流派不同,风格各异,真可谓琳琅满目,百花齐放,盛况空前。这次参展的华人艺术家有三十多位。许多还是首次参展,这是以往任何一年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7.
旧金山有这样一群华人:他们坚持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辛勤笔耕,因为这些人本身是新移民,写的也都是新移民,因而有人称之为“移民文学的拓荒者”。要问这些人的名字,可以信笔列出一串:黄运基、刘荒田、老南、刘子颜、王性初、郑其贤、周正光、陈中美……对海内外的文学爱好者来说,这些名字恐怕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多产而高质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麦子 《当代党员》2006,(9):65-66
到今天,妈妈离开我们已整整4年了。想念妈妈,想起许多事。 还记得,刚满6岁,我就闹着要上学。爸爸说我太小,过一年再说,可妈妈经不住我吵闹,翻箱倒柜找出一块素色花布,缝制了一个书包,我抢在手里就往学校跑,妈妈气喘吁吁在后面追。当时入学的方式很奇怪,除了问年龄,还有一个条件是,用自己的右手越过头顶摸左耳。不知是紧张还是我的手短,反正摸不着,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一旁的妈妈又急又忍不住要笑,陪着校长说好话,校长笑了,就算通过了。尽管我到现在都纳闷,上学报名跟摸耳朵有什么关系,但妈妈当时焦急又忍俊不禁的样子,却留在了心里,总在我遇到难关时出现。  相似文献   
9.
失音的画眉     
蕙是我大学同学,也是我在广东最好的朋友,离开广州前,我一直和她住在一起。还没有到广州之前,她曾写信给我,谈及一种宿命的忧伤,淡淡远远,却永远如影相随。信尾,她自嘲说自己前世定是一只失音的画眉。她是那种不漂亮但却极有味道的女孩子,和身边人的关系总是淡如流水,很难有人直入她的内心深处。她话不多,但一颦一笑都透着与生俱来的灵气。围着她转的男孩有很多,但聪明的她,知道怎样才让自己和别人都不至于尴尬,她永远知道怎样与那些男孩保持最佳的距离。然而她却毫无理由地陷入了一场困境。她爱上了一个长她十岁的已婚男人,…  相似文献   
10.
麦子店 《工会博览》2012,(34):27-27
近日,东风地区总工会将职工互助保障理赔款4万多元发放到了职工手中。患颅脑损伤职工徐进龙的妻子拿着8000多元理赔款说道:“没想到工会的互助保险理赔这么快,这么方便,我只跑工会一次就为我办好一切手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