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我们用高温传代培养及在含有洗涤剂的培养基上传代培养的方法,分别培育出PTR及PC弱毒菌株,对该二弱毒株的主要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用二弱毒菌株进行了逐步扩大的田间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2.
兰州某单位养殖场的1群40日龄仔鸡发生鸡痘,又继发感染鸡葡萄球菌病,造成较大死亡。确诊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从发病到停止死亡,历时42天,死亡率为35.11%。 (一)流行情况 该养殖场于1988年6月初从西安某养鸡场购进京白商品代种蛋一批,运回后自行孵化,7月3日出壳,放育雏室地面垫草散养,3日龄发现少数雏鸡排白色粪便,当即在饲料中添加0.05%土霉素粉,1周后排粪正常。7日龄接种新城疫Ⅱ系疫苗作首次免疫;为预防鸡发生球虫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我省实验动物群体中疫病感染状况,在省科委的资助下,我们对兰州地区主要饲养实验动物单位的鼠类,按我省暂行标准中一级动物疫病检测的要求,进行了病毒病和细菌病的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告于下,仅供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动物:对兰州地区6个单位饲养的外观健康、活泼的成年鼠,不分雌雄随机抽样。 甲单位:第1次昆明鼠(Km)22只,巴贝西鼠(Balb/c)10只,豚鼠5只;第2次昆明鼠15只。 乙单位:第1次昆明鼠11只,豚鼠5只;第2  相似文献   
4.
用巴氏杆菌PC弱毒株试制的冻干菌苗(以下简称PC冻干苗)已对家兔进行了安全性、免疫原性、稳定性、效力及免疫期等一系列试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田间免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试验材料 (一)试验动物 ①兔:实验室用的肉兔有成、年青紫蓝兔、日本大耳兔、中国本兔;  相似文献   
5.
朱堃熹在《动物检疫》一书中指出鸡马立克氏病的检疫,用阳性高免血清检验病鸡羽囊上皮中的羽髓(翅羽)特异可靠。也可用待检鸡的腋下、胫部或背部的羽毛。在《鸡马立克氏病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技术操作规程》中要求选拔含有丰满羽髓的翅羽,或其他部位的大羽检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鸡含羽髓的大羽很少,只好采用其他羽毛。还发现,纯粹羽髓的检出率并不高,而含髓大羽与含髓小羽和不含髓的大羽与不含髓的小羽检出率都有差异。为明确哪种羽毛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IBDV含有呈节片状的双股RNA,这种排列方式允许进行可能的遗传重组和抗原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了新的血清亚型(变型毒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兔巴氏杆菌病(即兔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兔出败)目前流行严重,对养兔业危害较大。为防制其流行,国内外有关学者就本病免疫问题开展了研究。但国外报道的甲醛灭能苗和油佐剂菌苗,效力都欠佳,美国CU弱毒株对兔不安全;国内试制的甲醛灭能苗虽有一定效力但也不理想。为此,我们开展了兔巴氏杆菌弱毒冻干菌苗的研究,利用禽霍乱弱毒Pc株,试制成冻干菌苗,对兔进行了安全、效力等项试验,初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鸡新城疫得到基本控制之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减蛋综合征、鸡白痢和鸡副伤寒等五大疫病对养鸡生产威胁严重,在一些地区已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快控制或稳定控制这些疫病,特提出以下防制对策,仅供同行参考。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9.
1987年7~9月,兰州某养兔场发生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致死率很高,在两个多月内先后共死亡大小兔320余只,死亡兔占该场养兔总数约60%以上。最初误认为是兔瘟流行,曾先后注射兔瘟疫苗3次,未能奏效。后经我们对5只濒临死亡的病兔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养兔场流行的是由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typhimurium)所引起的家兔副伤寒。根据诊断结果,立即采取药物治疗,清圈、换圈、消毒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性饲养的条件下,实验用大、小鼠感染寄生虫种类繁多,有些地方流行甚为严重,尤其小鼠螨类流行更为普遍。据报道哈尔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大、小鼠消化道感染膜壳属绦虫(Hym-enlepis);无刺属线虫(Aspicularus)和管状属线虫(Syphacid)很普遍。这些体内外寄生虫的生活史比较简单,不一定需要中间宿主,可通过接触和经卵口感染;同时这些寄生虫亦可感染人,是人鼠共患寄生虫病。这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威胁,为了防止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们的健康(特别是饲养人员),提高实验用鼠的等级标准。1990年8月,我们在甘肃省科委的资助下,对兰州地区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