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役权具有从属性,且为固有属性,而非立法政策“强加”的;地役权规范为强制性规范,在建筑物、土地所有权转让的场合,当事人不得约定地役权继续保留在地役权人之手;数个地役权并存于同一宗供役地的场合,先设立且已登记的地役权的效力优先;先设立却无登记的地役权,不能对抗后设立但已登记的地役权;至于先设立却无登记的地役权与后设立亦未登记的地役权之间的效力关系,应按照四项规则处理。  相似文献   
2.
泰国刑法典关于刑事责任的规定,内容涉及故意、过失、错误、责任能力、正当化事由、可以减轻处罚的具体情况等方面,理论基础深厚,归责要素丰富,体系较完整,为正确适用刑罚提供了立法保障,并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借鉴泰国刑法典的立法经验,我国应加紧建立或完善刑事责任的刑法理论,以丰富刑事责任的归责要素;在刑法典中设专章规定刑事责任,以突出刑事责任的独立地位;科学构建我国刑事责任具体的归责要素内容和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3.
执行案件从制约其权利实现程度的客观因素看,可分为"执行不了"、"执行得了"两类案件。以权利实现为本位的现行民事强制执行模式,由于未能对不同类型案件采取不同目标定位和应对措施,在相当程度上不能有效回应当事人对法院"执行难"的责难。而"程序公正在先"之执行思路却显得过于激进。为此,在民事强制执行模式改革上,探索"权利实现与程序公正并重"之混合式执行模式,对不同案件不同对待:对"执行不了"类案件,强化程序公正、突出执行服务理念,强调以"理"服人来化解申请执行人对权利未能实现的不满与怨言;对"执行得了"类案件,强化实体公正、突出执行威慑力、强制力,强调以"力"服人来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而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在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过程中,救济程序扮演着重要角色,科学严密的救济程序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有机组成,能够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冤、假、错案。无监督则无公正,刑事救济同样需要检察机关的监督。对包括审前程序在内的刑事诉讼活动全过程中存在的刑事救济程序进行研究,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域外相关理论、实践特别是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具体情况,提出改革我国刑事救济法律监督程序的基本构想,为刑事司法救济程序的研究以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视角阐明检察机关对刑事救济法律监督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南海区域安全与区域化法律准则认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合作不仅仅在于利他主义的形成,重要的是在合作博弈中的均衡。合作与竞争之间是一种对立关系,有序的竞争才能等于合作。然而,任何竞争要想实现有序性必须有安全作保障,没有安全的竞争必然是一场战争。同样南海区域中的各个国家的竞争更需要安全作保障,而南海区域安全与区域内的法律准则的认同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历史的经验证明了只有中国才能实现这种目标,也只有中国主导下的区域法治才能够实现南海区域内的竞争是有序的。对区域安全及主权理论的反思有利于推导出区域内危险根源——主权理论扭曲,与竞争有序性的必要条件——区域化法律准则的认同与中国主导下的区域法治。  相似文献   
6.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规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而反就业歧视法制相当落后。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必须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应当以正面赋予劳动者平等就业权作为反就业歧视的权利基础,以准确界定就业歧视作为反就业歧视的中心任务,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逐步建立健全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满族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建立者,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民族文化一直是东亚各国研究的热门问题。从法文化的研究角度,对满族入关以前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八旗制度为切入点,思考满族共同体的模式化思维方式和法律程序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基因专利保护范围边界的确定是当前生物科技专利领域中争论的焦点之一。专利保护范围决定着专利垄断权的实际价值,基因专利保护范围直接影响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梳理美国、德国、瑞士和日本在基因专利保护范围上的发展变迁趋势,同时初步探讨对我国基因专利保护范围界定方面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公司转投资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助于增强公司的自治,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的人格和拓宽公司的盈利空间,也可能损害公司相关者的利益。我国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在革故鼎新的基础上于第15、16条对此行为作了专门的规定。然这些规定仍显简约粗疏,不仅对转投资的一些决议程序与不当转投资效力的界定模糊不清,而且还缺乏相应的风险规制机制。因此,仍有必要在廓清相关问题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司转投资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企业所得税法》中的一般反避税条款作为弥补法律漏洞的、具有一般防范性的、兜底性的条款,可以网罗其他的那些无法归在转让定价、避税地、资本弱化等具体反避税条款中但又构成需要法律规制的避税行为。但是一般反避税条款在具体实施中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由于我国目前的税收执法水平、税收执法队伍素质、税收司法审理等,一般反避税条款的实施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在对一般反避税条款进行评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一般反避税条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