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按照中央文明委、首都文明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北京市海淀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真抓实干,改革创新,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3.
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实施过程中,预期违约是一个重要的现象,《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将预期违约分为预期根本违约和预期非根本违约,并确定了认定预期违约的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规定了对预期违约的救济措施。我国《合同法》对预期违约制度的规定与《公约》的规定有些不同,在分析比较这些不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建议,一是规定后履行方及同时履行方在对方预期违反合同时的中止履行权,二是区分明示与默示的预期违约,并规定各自相应的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4.
政府流程再造通过对政府职能及其根本目的进行重新思考,优化原有的政府流程,从而实现便民、效率、公平等法律价值,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政府流程再造面临着流程创新合法性不足、流程整合部门协作不畅、流程简化对相对人权利损害等法律困境,制约了改革创新的实践应用。本文指出从依法行政的角度看,政府流程再造应强化流程创新法治化、加强部门间协作、保障相对人权利,以使政府流程再造的法治建设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给国际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东南亚国家携起手来,团结协作共同抗疫,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造成的"东亚悲剧"阴影对东亚区域仍产生消极影响,但东南亚国家能够超越发达国家主导的"新区域主义",积极推行"开放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运用超越"雁形模式"的"平轴模式"概念,可以更好地解析东亚国家强化区域认同,加强互信互助,推动联合抗击疫情的制度化区域合作进程.而泛东亚的"胡桃模式"概念,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东盟+中日韩"合作内核机制及其与区域外重要国家协调的外壳机制构成的双层跨区域合作的复合型框架的建构.在共同的公共卫生危机面前,中美两国应建构一种"双核模式",以防止滑向冲突,积极地相向而行,共同管理好太平洋这台巨型电脑.新冠疫情中的种种乱象预示着西方主导的平面全球化行将终结,东南亚以及东北亚区域的机制化合作将有助于加强亚洲各区域的聚合,促进世界形成区域间相互连接与合作的立体性网络化全球社会.  相似文献   
6.
丁莉 《世纪桥》2013,(3):133-134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是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发展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成都作为全国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全国前列。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完善统筹城乡的农村社保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丁莉 《法制与社会》2010,(10):87-87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呈激增状态。因为我国目前没有颁布正式的新闻法,一些当事人在受到新闻媒体侵害名誉权时,权利不能得到完全保护,本文试从民法学的一般原理出发,就现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提出防范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当前测绘企业对测绘员工的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测绘员工的绩效考核的几点原则,设计出测绘企业对测绘员工的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文本中的孤独精神可分为三种类型:边缘人的孤独、成长的孤独、文化的孤独。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从意识、潜意识层面分析作家孤独精神背后的心理依据,并借鉴荣格理论成果,着重阐释了作家潜意识中集体无意识的部分,特别考察了纳西色斯和顽石(玉)两种文化原型在文本中巨大的影响力量。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加深。它在为人们提供信息、娱乐、教育服务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受众正确认识、利用媒介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其中,对大学生这样一个频繁接触、使用媒介的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紧迫,有必要探索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力求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步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为促进全民族媒介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