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水 《法人》2007,(4):28-28
浙江乐清金马广场的业主感到烦恼的是,当他们的权利遭受侵害的时候,政府管理部门却表现出令人困惑的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2.
信访是化解社会冲突的有效形式,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责任,但基层信访在实践中存在治理机构多头设置、治理"碎片化"凸显、治理压力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究其缘由在于信访体制的不完善、权责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司法途径薄弱化。基层信访治理法治化建设应立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调整信访考核标准,健全信访协调机制;强化信访本位职能,赋予信访部门实权;拓宽"互联网+信访法治"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基层矛盾缓解机制;构建"信访议事会",推动"多元信访治理";强化司法垂直管理,创新司法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目前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并且省内城镇化发展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苏南与苏北地区城镇发展的不均衡的对比研究,可为经济不发达的苏北地区的经济政策的制订与发展起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章  玉栋  于水 《党建文汇》2000,(3):38-38
人生来就有知道自我形象的欲望。远古时候以水为镜.发明制铜工艺后,便以铜制镜。现如今.制镜工艺更为先进,有了玻璃镜。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多,精神生活日渐丰富,现代的人们更加注重展示自身形象,镁开变得多起来,不仅家里放着.购物、健身、办公等诸多场所也都备镜待照。人们对照镜子不断修饰自己,美化自我,生活也由此变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新常态,社会治理环境日趋复杂,政府公信力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是伦理道德的滑坡、政府官员的利益趋向以及公众之间的普遍不信任,政府易于陷入"塔西佗陷阱"。基于政府公共性的视角,通过对江苏省南京、无锡、淮安三市的实地调研,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政府公信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数据分析结果展开探讨,得知公务员的价值伦理、政府的利益驱动、公众的参与度和制度机制等四因素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原因。因此,扼制"塔西佗陷阱",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需要重塑公务员价值观,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构建网络化互动平台,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快政务公开,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6.
辛璄怡  于水 《求实》2020,(2):90-99,M0006
多主体的共同在场使村治空间中交织着行政权力、村庄治权、经济权力和道德权威四种主要的权力类型。不同的权力来源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异质性和各自有限的作用范围。从适应性治理的角度来看,过于规整的行政权力在乡村治理中欠缺及时的回应能力,而精英个人的经济权力和道德权威又兼具实用性和风险性。相比之下,灵活的村庄治权最具治理优势,但其自身正在内外因素的制约下不断弱化。为此,应从政策引领和机制监督两方面来促成有效的乡村多元治理,减少基层行政干预、强化村庄治权、规范私人权力并鼓励精英回归。  相似文献   
7.
于水 《唯实》2004,(Z1)
一、学习型机关的内涵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由传统的行政向学习型管理观念进行转变。缓慢的社会生活节奏曾是官僚体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但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后 ,全球信息、知识的迅速扩展 ,传统的官僚政府体制严格的层次架构无法对社会的动态变化作出灵活的快速反应。官僚政府体制决策的时宜性差以及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韦伯的科层组织是以等级为基础、以权力为特征、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的纵向线性系统 ,它强调“制度 +控制” ,通过使人“更勤奋地工作” ,来…  相似文献   
8.
良性社会治理机制的构建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良性社会治理承载的"合理性"双重维度来共同支撑。公共行政动态演进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依靠工具理性或价值理性无法实现良性社会治理目标,只有通过有效调适,实现"合理性"双重维度之间张力的平衡,才能够实现社会的有效治理。近年来,以城管柔性执法为代表的社会治理实践,在不断丰富"治理工具箱"的同时,也注重发挥价值约束对工具理性的规范和引领功能,从而显著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成为"合理性"双重维度张力有效调适的生动例证。价值理性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相对优势地位的确立,是合乎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正确策略选择,其通过将基层党建、服务行政、合作治理和行动者精神等体现价值追求的内容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为实现良性社会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长期来看,不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市场导向,普通住宅开发都将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流。然而,鼓励住房消费,意味着不仅要有合理的房价,还要有相应的消费能力。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应通过政府、开发商、消费者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家目标之一。根据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不同关系,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西方环境伦理,即人类中心主义、感知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儒家经典文化中存在丰富的生态思想,既有表现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容,也有表达动物福祉、生态系统和"天人合一"整体融合的内容,基本属于弱人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还存在一些障碍,但是经过改良的儒家思想能够极大地促进传统思想发生转变,从而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解决中国面临的巨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