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姗姗 《检察风云》2014,(15):88-90
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上海博物馆悉心为市民策划了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在特展展厅,首次以古塔造型设计,恍如走进一座古塔般,这些原本就藏于塔内的宝物,希望能透物见人,为公众复原出一个老上海的故事,让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位公民,与之共同参与历史寻根,寻找热爱上海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中国年画的延续和遍布各处,是源于民间的祈福吉祥之愿.故有名门年画之乡的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和山东杨家埠,还有今天要介绍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皆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瑰宝.中国各地的木版年画各有思想与历史的衬托,传达吉祥如意与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余姗姗  汤健 《检察风云》2013,(11):86-89
中国面塑发源于北方,真正始于何时已经很难考证,距今至少已有1340多年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状元糕"。面塑最初是用于祭祀祈祷和节日贡品,后来逐渐才演变成为可供陈设和收藏的艺术品。上海人讲面塑叫"捏面人",也有称作"江米人"的,是由我国传统的"面花"演变而来。在上海,有的人觉得这是种小把戏,不值一提,但是,民俗民间艺术始终是文化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而"门神"就是指年画。中国年画的延续和遍布各处,是源于民间的祈福吉祥之愿。故有名门年画之乡的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和山东杨家埠,还有今天要介绍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皆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瑰宝。中国各地的木版年画各有思想与历史的衬托,传达吉祥如意与地方特色。寻源,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产于河南开封朱仙镇而得名。北宋时,开封街坊就有印版门神:钟馗、回头鹿马、财门钝驴等"贴子"年画出现。那时,汴梁东京木版门神的衍续,它是汴梁(开封)与朱仙镇及其周围三十余毗邻村庄,民间作坊的艺匠世代  相似文献   
5.
余姗姗 《检察风云》2013,(22):88-91
20世纪初,美国胜家公司的继承人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来到欧洲,他在众采纷呈的艺术界,找到了他毕生的兴趣所在。他以敏锐的眼光收集了一批囊括多种画派代表作的19世纪绘画,并成为美国克拉克艺术馆的创始人。今天“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来到上海博物馆,展期至2013年12月1日止。  相似文献   
6.
余姗姗 《检察风云》2013,(23):91-93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文化大都市,而今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主要剧种在此生根发芽。随着上海戏曲舞台的一大批手工艺人云集到上海,为舞台戏曲的服饰成功塑造了众多难以忘怀的舞台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7.
余姗姗 《检察风云》2013,(16):90-92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同时他是立体画派的创始人,在世界艺术史上,他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在艺术的道路上,毕加索展现的是多个角度,却让世界变得不同。就这样,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的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他的作品总数现今统计将近有37000件,其中包括油画、素描版画、雕塑、摄影等范围。  相似文献   
8.
罗伊德·扣岑先生是来自美国洛杉矶的艺术品收藏家和慈善家,他将自己日久所藏的91件铜镜悉数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并从中精选出59件进行展出。一个西方收藏者的收藏最终找到一个好的归属地,便悟道:"友人观镜明理,寻乾坤之玄机,纹饰之神秘,镜映之文明,遂铜镜归于智慧之国度,乃国人之幸。"这些所藏铜镜,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铜镜装饰工艺。从透空、鎏金、髹漆、彩绘到银背鎏金、镶嵌玻璃镶嵌螺钿、金银平脱等,几乎应有尽有,这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9.
自佛教经由古丝绸之路传播到东方,不但被中国吸收,并逐渐地本土化,最终形成了中国的佛教,以佛教为标志的印度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不同领域与各个层次都留下了深刻烙印。而后,中国将已经中土化的佛教,再输入到朝鲜和日本。我们对精神的始发,怀着珍视的态度,保护着考古出土的一点一滴。上海博物馆2014年末与2015年初的特别展出,衔接的办展主题皆以考古发掘遗迹为主,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10.
素心     
余姗姗 《检察风云》2014,(11):88-89
清代单色釉的烧造尤以雍正朝最为鼎盛,其品种之富、水平之高均达到了历史顶峰。据唐英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著《陶成纪事》所载,此时已能烧制出多达57种釉彩,其中有37条是讲单色釉的,可见当时的盛况。雍正官窑的单色釉瓷器中,单色釉又被叫做一道釉,是通过釉药中各种成分不同的着色剂在高温之下发生化学反应得到不同的颜色用以装饰瓷器表面的工艺,单色釉瓷指单纯以颜色为装饰的瓷器。以釉色作为装饰是瓷器工艺中最早的装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