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检警关系重塑视角下的公诉预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强化了控辩双方的对抗性。作为控辩双方争议焦点,证据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律师法》的修改更是对公诉机关用于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侦查中心主义的模式下,公安机关所收集的证据往往不能达到庭审证案的要求,为解决司法实务中这一难题,笔者试从理论基础、价值分析、程序构建着手,讨论建立公诉预查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以此为楔子,提高起诉案件质量,优化检警关系与侦控职能。  相似文献   
2.
一、针对刑讯逼供案件归属于侵权职务犯罪类案范畴的特点,着重增强抗干扰能力和灵活运用侦查策略,做好侦查取证工作从犯罪构成和检察实践来看,侵权犯罪类案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在办理侵权犯罪类案时,普遍存在着干扰多、阻力大、突破难等情况特点,刑讯逼供案件也不例外。二是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即刑讯逼供犯罪主体都是负有追诉犯罪职能的司法工作人员。法律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其在从事刑讯逼供犯罪时,大多具有如下特征:手段比较隐蔽;迷惑侦查(或者说是反侦查)能力比较强;心理防线夯实;一旦涉嫌刑讯逼供犯罪,极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隐匿、…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强化了控辩双方的对抗性,作为控辩双方争议焦点的证据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而律师法的修改更是对公诉机关用于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侦查中心主义的模式下,公安机关所收集的证据往往不能达到庭审证案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试从理论基础、价值分析、程序构建着手,讨论建立公诉预查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修改后刑事诉讼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但羁押必要性概念如何准确界定;检察机关内部如何优化配置该项职权;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践的难点等,认识层面仍有诸多困惑,亟待厘氅。一、概念解析要义:羁押必要性与审查连续性(一)羁押概念何谓羁押?羁即拘束,羁押(书)意为:拘留、拘押。  相似文献   
5.
检察理论研究是检察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努力打造检察业务品牌,推动杭州检察工作"走在前列"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杭州市检察机关坚持把检察调研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拓宽调研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检校共建等措施,不断创新检察调研工作成果,为杭州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少年司法法律可借用医学术语,分为辨证施治规律、治病救人规律、专科门诊规律、表里兼治规律、反复施治规律和扶正祛邪规律,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当前我国少年司法活动中还存在诸如法律法规不健全、专门的未成年人司法机构未全面建立、犯罪预防及回访帮教工作不到位等不足,检察机关应从观念层面、立法层面、组织机构层面、执法层面等角度全面创新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准确认识和把握司法规律是合理配置检察权的前提,司法规律的内涵中包括客观性、防止权力专断、程序正当、独立性、司法民主与司法专业兼顾等几个原则。司法规律对检察权的配置有全面的指导意义,应根据司法规律改革我国现行的检察权配置模式,最终实现司法公正,确立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有了质的飞越,社会公众不但自身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也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公共事件.当网络、传统新闻媒体与民意结合,舆情民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司法却与生俱来具有独立的属性,当司法案件被社会舆论所关注,两者的冲突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如何调和舆情民意和司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