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3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妨害公务罪行为人的“明知”的认定可从视觉、听觉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判断;妨害公务罪的对象分为人和物两种:人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十字会人员,物是指上述人员为了执行公务所必需的办公设施和用具;刑法规定妨害公务罪的前三款行为属于具体的危险犯,第四款属于结果犯。  相似文献   
2.
人民检察院在开展行政诉讼监督中发现存在虚假登记市场主体问题,可以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要积极运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从个案办理中发现类案监督线索,通过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建立跨部门高效协同数字化应用场景助推社会治理。在办案中还要坚持系统思维,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机制优势,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相似文献   
3.
<正>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生力量。宁波市北仑区是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区88万常住人口中产业工人达40余万人。聚焦这一重点群体,北仑区围绕“机制建设、平台塑造、改革创新”三大发力点,全力打造产业工人“强技共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区技能人才累计20.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万人,17人获得新时代“浙江工匠”称号、32人获得“宁波工匠”称号。全区产业工人家庭可支配收入10万—50万元群体比例提升至93.8%,位居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