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法律适用的对象是案件事实,而案件事实与通常理解的事实概念存在本质区别,案件事实即是已被诉讼程序证成为案件事实的生活事件,案件事实不是既定的、不是被发现的客观事实,而是由诉讼主体运用证据、证据规则和事理逻辑形成的;很多情况下,事实问题即是法律问题,法规范对案件事实起着型构的作用;审判过程中规范与事实相互作用且自我显形;事理逻辑最具研究价值,因为这一研究能揭示出形成案件事实的过程中最能体现法官个人判断的意识因素。本文采用思辩哲学与司法实践紧密联系,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上升为抽象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锦良  周园 《法制与社会》2010,(28):204-20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公诉部门在执法办案过程中面临犯罪高发、新型、多样与高效、公正执法之间的矛盾,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矛盾,接受舆论监督与坚持司法独立之间的矛盾。对此,公诉部门应从坚持案件繁简分流和证据裁判原则,创设风险预警机制,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妥善引导舆论几方面着手,探索社会矛盾化解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修订后的律师法通过扩充辩护权的边界,对刑事司法尤其是刑事追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无疑值得司法机关认真研究与应对。但将其置于长远的视野及更广阔的背景中来考量,我们就会发现:风险社会的客观现实与人权保障理念张扬的冲突、对立正在促使中国的刑事司法乃至社会控制模式发生缓慢而坚定的转变,律师法的修订等刑事法律的嬗变不过是拉开了这一漫长历史性转折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证据能力与证据力两者是统一的;证据能力在特殊情况下往往要依赖证据力来认定,有证据能力不一定具有证据力,有证据力一般都具有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