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政治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占美柏 《岭南学刊》2007,(4):100-103
社会救助机制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当今中国的社会救助在形式结构上虽初具规模,但救助绩效却不明显,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救贫帮困的职能。为了保障个体生存、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公平,正在制定中的《社会救助法》必须以平等救助、有效救助、多元救助为其原则指向,对当前的社会救助机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从救亡到启蒙:近代中国宪政运动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占美柏 《法学评论》2004,22(1):123-126
在“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大背景下 ,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始于救亡 ,却止于启蒙。近代中国宪政运动之“所指”与宪政之“能指”错位 ,尤其是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社会格局并不支持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基础的宪法与宪政 ,因此 ,近代中国之宪政运动虽始于救亡 ,但却注定无法完成这一过于沉重的历史使命 ,其现实及历史意义仅止于有限的启蒙。  相似文献   
3.
论尚法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究生论坛尚法精神是指人们对现行法所持的一种尊重、信赖并积极认同的态度。如果说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旗帜,那么尚法精神则无疑是撑托起这面旗帜的无可替代的旗手:法律至上的基础性前提是法具有君临一切的权威,而法的权威不仅源自于法内在的强力因素,更源自于人们对法的尊重、信赖和崇尚,法因其代表正义和理性而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又是构筑现行法至高无上权威地位所不可或缺的外源性动力。一、尚法精神是确立法律权威实现法律至上的外源性动力从操作层面讲,法律至上指的是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必须以法律为依…  相似文献   
4.
威权政治是在"整体号召机制"下施行的"强人政治".在威权政治下,宪法在文本上享有至上权威,在实践中则因遭受政治权威的贬抑而被规避、被僭越,这既是威权政治得以施行的前提,又是施行威权政治的逻辑结果.宪法权威之奠立有赖于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换,同时,民主政治的建设也有赖于奠定宪法统治的至上权威,两者是互补共生的.  相似文献   
5.
略论宪政的自由之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政不仅是一个制度事实 ,而且是一个内涵多维价值的价值体系 ;在这一价值体系内的“诸神之战”中 ,鉴于自由之于宪政的根源性与影响力 ,自由的发展应当获得优先关注。自由与宪政是互动的 :自由 ,尤其是思想自由、政治自由与法律自由 ,对宪政的构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而宪政的目标又在于通过限制公共权力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历史文本 ,“五四宪法”展示了现代宪法之理念及理想 ,其内在体系具有逻辑自洽性和价值合理性 ,然而作为一个制度实体 ,“五四宪法”的外在运行却遭遇无以化解的困境。“五四宪法”遭遇困境之根源在于宪法认同之缺失与宪法权威之缺位。鉴于宪法之为权威所凭借的民主、法治、人权等价值理念未被习识和采信 ,以宪法为最高权威之法治未能成就 ,在宪法文本和社会现实之间于是出现断裂。“八二宪法”秉承“五四宪法”的价值理念 ,因而“五四宪法”的历史境遇对当代宪政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宪政的价值构成与宪政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占美柏 《现代法学》2001,23(4):39-44
宪政的合理性不仅在于其对权力的正当化和规范化 ,更在于其对正义、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的张扬与坚持 ;前者旨在解说宪政的工具合理性 ,后者则力图以宪政的价值合理性来论证宪政的工具合理性 ,并为宪政实践提供方向性指引。在宪政的价值构成体系内 ,正义具有综合性与绝对性的特质 ,是宪政的第一性价值 ,并构成宪政价值合理性的基础 ;民主、自由等具体价值目标是宪政的第二性价值 ,它们源自于正义且受制于正义 ,并成为宪政价值合理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